加载中…
个人资料
揭阳牧童
揭阳牧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429
  • 关注人气:10,44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能抛得杭州去[下]

(2009-09-06 14:44:40)
标签:

章太炎纪念馆

《水浒》

坟墓

祠墓

苏小小

西湖

杂谈

分类: 游记

未能抛得杭州去[下]

——重游西湖杂说

未能抛得杭州去[下]

历史无情也有情

 

岳王庙门楼有一副对联:

名胜非藏纳之区,对此忠骸,可半废西湖祠墓;

时势岂权奸能造,微云涅背,有谁话南渡君臣。

——徐元钊撰沈定庵重书

 

岳飞的抗金业绩,岳飞的尽忠报国,岳飞的冤案,后人对他的肯定、赞誉、怀念,这该是人所共知的了!看看岳飞墓前那四个上身赤膊,两手反绑,双膝跪地的历史罪人(包括背后那个还没有被拉出来示众的宋高宗赵构),这就是人民的审判,也就是历史的审判。

倒是上联值得在这里说一说:名胜非藏纳之区,对此忠骸,可半废西湖祠墓。在山水名胜风景优美的地方,旧时代,是有许多人都想死后埋骨在西子湖畔的。而且事实上也正是如此。

 

里湖里面,背着公园,朝北的一片山地,如今忽然添出了几座簇新高大的私家坟墓。……可是西湖有限,湖滨的好地方更是有限。仗着金钱势力,几一块一块割据起来筑坟墓,夺生人的山水窟,做朽骨的贮藏所,未免可惜。这样巧取豪夺起来,西湖简直要变作“鬼湖”了!

——清波《湖上探春记》/载《星期》七号/大东书局一九二二年出版

 

在过去的时代里,许多人都有死后埋骨在西子湖畔的愿望。……那时候当然也不需要经过什么特别的手续,只要有钱,有些地位,就可以。因此西湖边上,在很长一段时期里几乎成为活人与死人一起“撑市面”的地方。

——黄裳《一市秋茶·湖上小记》/一九七九年五月三十一日

 

除了像岳飞之类的民族英雄爱国人士可以在西湖建庙筑墓,受人民瞻仰,其余的怎么有资格在西湖占地建祠筑墓呢?西湖上借着势力霸占的祠、墓,需要废除的又何止半数?

“今天我们所见的西湖,就是做过了大手术以后的样子”(黄裳《湖上小记》)这种手术当然不止一次,就连原葬在西湖边的辛亥革命前后死去的革命者或同路人:秋瑾、徐锡麟、陶成章、苏曼殊的墓,后来也都被迁到龙井附近的鸡笼山麓了。

现在西湖上看得见的,南边有于谦、章太炎、张苍水的墓。较远的王曜山上有潘天寿墓。西边有盖叫天的墓。北边除了岳王墓之外,栖霞山上还有牛皋墓。西泠桥头有苏小小、武松的墓。这其中除了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之外,还有两个艺术家盖叫天与潘天寿,名妓苏小小,《水浒》人物武松。关于武松,据《水浒》所记,他征方腊后就在六和寺出家直至辞世。但这墓却是后来的“闻人”所添造出来的。

黄裳先生在上面引用的那篇文章中指出:“无论怎样的名人,想不经人民的批准,长久霸占湖山胜处,总是不能长久的。”又说:“通过人民群众在历史过程中所进行的冲洗,那结果总是正确的。”但黄先生当时对苏小小和武松的墓是持有异议的。

关于苏小小的墓,早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鸳鸯蝴蝶派清波先生的《湖上探春记》却另有看法。他的这段话或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或提供一些信息:

 

西湖上有赫赫大名人物的栗主坟墓,被人一占再占,一迁再迁,忽而发还,忽而充公。(如刘果敏及盛宣怀祠之类)不知凡几。中间还要经多少诉讼争执,人情关说,不如这苏小小一个妓女的孤坟,至今存在。她也并没有什么后裔子孙,出头保管,可是阅尽兴亡,几经鼎革,竟推翻它不了,可想一个人的传与不传,起后人的爱惜与否?原不必靠着政治上的权威,靠着政治威权所占下的势力,难免要有失败的时候,所以大官之墓,不及妓女之坟!

不管如何,苏小小的坟墓(还有武松的),至今还是巍然存在西泠桥头。

独怜青冢向黄昏

作为西湖名胜,坟墓确实是不能太多的,有几座有代表性的,可以警示后人或教育后代就可以了。而西湖却有许多描写名人的艺术雕塑,这就比坟墓好得多了。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人物造像,生活画面,既为西湖增添了景观,也同样具有教育净化人的心灵的作用,而且更具直观性,具体可触亲切可感。孤山上有秋瑾的基座很高的洁白耀眼的站像。有潘天寿等画家的坐像。苏东坡纪念馆门前有苏东坡的石雕站像。苏堤南端的湖边有黄宾虹站着面对西湖写生的铜像。湖滨公园有一组杭州父老送别白居易的人物造像,五个人物(有老有幼)和一匹马。雷锋塔下有一组许仙接白娘子、小青下船的人物造像,题为《回家》。涌金门外的湖滨有《水浒》英雄张顺拿鱼叉作战的造像(根据《水浒》描写,张顺在此地战死于水中,死而无葬身之地,不占地)。祠庙中的雕塑不计,除了名人的,各公园的园标雕塑不列,“曲院风荷”景区中还有关于酿酒生产过程的一系列大型人物造像,湖滨公园里还有一组五个青年学生或站或坐研究学问探讨问题的铜像等等。

话题还是回到坟墓上面来,说的是苏堤南端,越过南山路,有章太炎纪念馆,张苍水的庙,包括两人的墓。里面很宽大,不用门票。我们进去瞻观时,里面总共四个游客,除了我们一行三人,另外的只有一个。章太炎纪念馆里面的实物并不少,门前的景观设计也不错,但到处青苔班驳,可以看出绝少有人到此问津。张苍水庙中别说没有香烟缭绕,连香灰、香脚都见不到一点,一支,庙中全无一点生气人气,感受得出绝少有人来访。两人的墓自然都是露天的,那就更别提了,从石板墓道上就可看出在相当长时间里人迹罕至。这两位清初清末的反清义士,寂寞而凄凉地长眠在这里,观看着西湖上拥挤而接踵不断的人流,聆听着喧嚣的红男绿女的闹声,却只能忍受自身的孤独与寂寞。这分隔成的二个世界难道是一条南山路的缘故么?

岳王墓是例外。而于谦墓,盖叫天墓我没去过;牛皋墓、潘天寿墓都在山上,那境况更可想而知。这样看来,在西泠桥头的苏小小,武松墓倒是幸运的。如织的游人人人都要从那里经过,虽然她/他们都占地很小,一个土馒头而已。

那民族的英魂,想不到生亦寂寞,死亦寂寞。但是人民和政府毕竟还是没有忘记他们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