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工夫茶之茶疗[1]

(2009-05-25 16:50:35)
标签:

天井

后娘

亲娘

罐盖

侯迪

杂谈

分类: 短篇小说

   

      陈镇朝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全七碗茶。

                         ———·苏轼《游诸佛客,一日饮茶七盏,戏书勤师壁》

  

侯迪七岁时,他亲娘死了。不久,他的父亲侯富为他找了一个后娘。一年后,侯迪又有了一个弟弟侯开。

侯迪八岁时,入书斋读书。书斋就在他家的大院里。他爷爷当年买下一块地皮,建了这座四四方方的二进二火巷的大院时,西南角还剩下一块不大不小的三角形空地,于是就连着大院西边的火巷,因地制宜把这块空地利用起来建了一个书斋。

从书斋那个小门楼进去,是一个小天井。天井里摆着两个大花盆,一盆腊梅,一盆尖叶美容杜鹃。和天井并排的是一间座西向东的南厢房,这就是私塾先生的卧室。从南厢房的檐前走廊往里走,有一个小门,从这个小门进去,是一间较宽的厅堂,以厢房前墙为线,自南向北用通花木雕落地窗一分为二隔开。靠西较大的那部分就是先生授课的地方,坐十几二十人也不觉得拥挤;靠东较小的那部分,就是先生办公兼会客的地方。从先生办公兼会客的地方再往里(北边)走,又有一个和南面一样大小相对的小门。从这个小门进去,还有一个内天井,天井里种着一丛佛肚竹。同样也有一间座西朝东的北厢房。从外面看去,这间北厢房和外天井这间南厢房感觉上没什么区别,但到里面探看,才知道这一间房里却是三角形的,较窄小。这是堆放一些杂物的储藏室。先生办公兼会客的这部分,即与外天井和内天井相隔的这部分,下面是贝壳灰三合土墙体,但不高,约一米二十公分左右;上面是通花木雕窗扇。先生在这里办公会客,不仅光线好,视野也佳,可以透过通花木雕窗望到后天井的佛肚竹和前天井的腊梅枝、杜鹃叶,还可以看到大门及门外的过往行人。

教侯迪的先生是本村的一个秀才,姓赵。

侯迪的同学有七八人,都是本村的一些富户和中等人家的儿子。和侯迪最要好的同窗,叫赵化。赵先生的女儿赵意,闲时也常去旁听他父亲的课,她和这些学生都很熟悉。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先生不仅教《三字经》,也教《幼学琼林》,《千家诗》,“子曰”,也教学生临帖习字。

先生有时也讲古讲故事,侯迪最喜欢听先生讲故事。侯迪觉得这比背书习字有趣得多。不过,侯迪读书还是很用功的,这孩子稳重诚实,也有悟性。先生所有的学生中,他认为赵化侯迪最有出息。先生在侯富面前常常这样说。

侯富在外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多,他在外面跑生意。年尾侯富要回家过年,顺便就在年尾或年头把他的地租出去让人耕种。夏收或秋收侯富要回来收租。其他的时间侯富一般都在外跑。侯富把本地的一些特产,比如糖方(乌糖压成砖条状),萝卜干,咸菜什么的,贩运到外地各商埠去卖,然后又从外地买回一些药品,布匹,化肥,日用百货什么的。侯富就在这一卖一买中,从中谋利。

侯迪在家当然就由继母管理了。

侯迪有时也想念他的亲娘,他觉得现在这个娘和他亲娘不一样。他亲娘虽然不比现在这个娘这么能说会道,但他感觉得出他亲娘对他是真好;现在这个娘虽然话说得动听,但他总觉得她不是真心喜欢他。好在侯迪现在有了书斋,他可以读书,可以听先生讲古,讲故事。

但是,最近继母好像对他真的好了。侯迪放学归来,继母总准备了一大碗油汪汪的干饭叫他吃,并且说:

“迪噢,听先生说你读书很用功。娘以后每天给你吃油饭。看你这瘦骨落肉的样,人家还以为我不肯给你吃呢?我要把你喂胖,让你爹回来看了高兴。”

放学归来饥肠辘辘的侯迪,把一大碗飘着油香的饭消灭后,抹抹嘴,对继母心怀感激地笑了笑。

侯迪果真慢慢的胖了,最先发现的是赵先生的女儿赵意。

“迪兄,你近来怎么胖了?”

侯迪告诉赵意,他继娘现在对他很好,总给他好吃的。

赵先生也看出来了,但赵先生觉得侯迪胖得突如其来,有些意外……

一天,赵先生给他的学生们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我师兄曾有一个得意弟子。这个弟子要结婚时,来请我师兄去喝喜酒,弟子告诉了先生的婚日。我师兄一听这婚日觉得不妙,因此就给弟子认真地推算了一下,算毕,心中大骇,先生问弟子:

“为何择这个日子?

“这是我母亲请人择的。”

“你母亲是亲娘,还是后娘?

“是后娘。”

“哦——”先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先生告诉弟子:“这是一个三煞白虎日, 这个日子能结婚吗?

弟子闻言大惊,问先生怎么办? 先生沉思良久,最后告诉弟子:

“喜帖都发出去了,改日期恐怕来不及了。你若逆了你后娘的意,她还会想其他法子害你,你也防不胜防。”

“请先生出手搭救。”弟子泪流如注,给先生跪下了。

“现在我教你走一步险棋,既避过这一劫,也从此绝了你后娘害你之心。但你要谨慎行事,沉着应对,切不可有半点差错。千万千万照我的话去做。”

先生附耳,如此这般,嘱咐再三。弟子频频点头,拜谢而返。

师兄弟子的婚礼如期举行。当日半夜,闹洞房的亲友散去之后,新郎新娘赶快叫厨子把暗中准备好的菜肴搬上正厅。

大厅左右各设一席,左为咸席,右为甜席。新郎新娘接着点上烛,焚上香,斟上酒,拜了三拜,就躲进厅左边的洞房,取出两个事先准备好的草人,赶忙把结婚礼服脱下,给草人穿上。再把穿着结婚礼服的草人并排放在新婚大床上,盖上锦被,放下鸾帐。然后洞房门洞开, 新郎新娘各各隐于两扇房门后,屏息静气,静观其变。

夜静更深,忽闻阵阵风声,自远而近刮进院子里,刮得天井里的花枝摇摇晃晃发出沙沙沙的响声, 洞房门楣上那页写着“麒麟到此”的红纸也被刮得霍喇喇地颤响。随后厅上交椅发出响动,紧接着似乎听到兵器碰地的响声,狼吞虎咽的吃喝声……真是惊心动魄, 新郎新娘一动都不敢动,连气也不敢出,只觉得时间僵死不动了,只听见自己的心怦怦怦越跳越快, 越跳越响……

终于,一阵风刮来,两条黑影闪进洞房。新郎新娘隐隐听见鸾帐帐钩响动之声,“嚓——”一声响亮的刀切物体的响声冲进新郎新娘的耳膜, 新郎新娘同时也就都吓昏过去了。

也不知过了多久, 新郎醒转,唤醒新娘。夫妇到床前一看,两个草人,从脖子处连着锦被,齐刷刷被刀切断了。夫妇俩又一次吓个半死,人虽困乏,却终不敢睡下,也不敢说话,只好相拥而坐,以待天明。

天色微明, 新郎新娘赶快把床上的草人拾掇焚化。又叫厨子把厅上残席撤去,整理好新房,内外洒扫焚香,一切弄妥当了,然后新郎带新娘去向婆婆请早安……

后母见新郎新娘无恙,心中大感诧异,心想,或许有神明保佑,莫非这是天意?从此,也就绝了谋害之念。

大户人家,嫡庶相争,归根结蒂,就是为了一个“利”字。俗话说家无三分,为了独霸家产,心术不正之人,害人的事也就一桩桩地生产制造出来了。先生摇头叹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兰花奇缘[4]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