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共赏:转帖:贺益明致陈镇朝同志的公开信[3]
(2009-04-10 19:33:25)
标签:
益明揭阳市作家协会人性笔墨陈镇朝 |
分类: 纪实/杂文 |
你精心挑出来的两三千字用来驳斥我尚且拙劣如此,其它的还值一提吗?到此,对你振振有词的一次又一次的质问,我可以掷还给你了,附带也加上另一问:说你写小说还未入门,没冤枉你吧?
写到这里,我本不想再写,因为好厌倦了。但你还有一篇叫《不读月兰会就读不懂<</span>疼>》的文章,这“读不懂”的人中当然少不了贺益明。这里将这篇文章的开头复制如下:
《无法回避的疼》用了一半笔墨去写月兰会,但是,有些人一看到关于月兰会的文字就绕开不读, 有些人把关于月兰会的 “断绝了温情和理性的讨钱逼债和逼债讨钱,野蛮和粗暴的上演与阿佬身心俱疲的应对交织着,纠缠不休。”看成造成读者的阅读疲劳和作品文学性的流失。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篇幅的浪费和失策。(黄少青:《近距离的生活观照》——贺注)有些人把关于月兰会的文字理解为:“大量的对月兰会的技术性的解释,大量的关于倒会,关于扯皮,关于躲帐等等的浮光掠影,光是阿佬被各色人等大同小异的逼债,就不厌其烦地写了一宗又一宗。这些枯燥而雷同的描写,只是在事件的浅表层次上绕圈,显得苍白无力。”(贺益明:《社会转型期的世俗生活风情》——贺注)
你还搬出了“人性”说,指斥我们“读不懂”里面的“人性”。诚然,如果真正能把月兰会写好了,通过对人性的复杂,人性的的贪婪,亲情、友情在金钱面前的脆弱,甚至通过对典型人物的人性光辉、人性复归等等作深入的揭示和描写,绘就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人物的画廊,其文学意义自是不能低估,可惜你的笔无法变成解剖之刀(正如彭妙艳先生所指出的,这些对于你乃是“苛求”),无法深入肌理,揭示本质。说到底,就像你不懂小说艺术的典型化为何物一样,更不懂文学意义上的“人性”为何物。
文学意义上的人性,已经不是ABC了,我承认,于理论层次上阐述,我也谈不好,即使谈得好,也没有这份心情同你磨牙。只是想向你透露这样一点资讯:榕城区1994—1996年取缔月兰会(榕城区叫“月零会”)的时候,区和办事处两级整理的那些文字材料,任何一篇都比你的所谓小说要精彩得多,生动得多,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如果说你的《疼》也配讲什么文学意义上的“人性”的话,把那一堆材料原封不动地拿来,岂不可以去申请茅盾文学奖了?
[我的回复见:不谈“阿佬”了 ——专致“我友”贺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