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草根的挣扎和灵魂的救赎[2]

(2009-03-31 12:14:39)
标签:

无法回避的疼

草根

《卧虎藏龙》

阿佬

港镇

分类: 文学评论

二、社会文化与电影文化的互溶

接下来,我们从电影文化这个角度来审视《无法回避的疼》,完全可以把这部小说看成一个影视剧本。首先,《无法回避的疼》浓烈的市民化色彩就像是电影中难得的特色文化。中国电影已走过百年,新世纪的电影文化,中国的观众始终抱有期待。而大量的商业片决不是电影史的一个契机,真正构成电影史的除了经典与无名影片外,更大成分是大众文化电影。但这些类型影片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中遭遇着不同的命运。

曾经以‘父亲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探讨中国传统人伦关系在现代社会遭遇变化,并以此享誉国际影坛的李安,又以武侠片《卧虎藏龙》满足了中国电影的‘奥斯卡情结’,这部在国内并不被一致看好的武侠片,在一些西方国家却推崇备至,充满着溢美之词。可以说,《卧虎藏龙》在海内外的不同遭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关“文化误读”的富有意味的个案。事实上,即使是在科技高度发达、资讯传播越来越普泛化、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今天,文化对文化的误解依然存在。

社会的发展与人类的需求,促使电影文化走入了一个误区。我们似乎习惯了影片一开始就陷入情结的矛盾当中,全身肌肉紧绷:华丽的装饰,惊心动魄是场景,激烈的枪战,大牌明星的加盟……无疑,这些可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一阵紧张情绪过后又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思考?这样的电影文化无疑被异化了。上层社会的奢华与颓靡我们看得太多了,而像《霸王别姬》、《黄土地》、《红高粱》、《三峡好人》这些反映小人物和草根阶层的难得的艺术片却越来越少了。这个时候,陈镇朝的《无法回避的疼》像一个契机,正好补充了草根派在社会上角色的匮乏。

《无法回避的疼》没有华丽的装饰,没有壮观的场面,也没有什么大人物的出现,有的是一个落后的乡镇,住着一个普通人民教师,一个含辛茹苦的农村妇女,和一群普通的老百姓。围绕这个乡镇,从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出发,贫穷是最基本的现状,在这种贫穷之下,一种生存的欲望促使人们开始寻求生存的捷径。有些人成功了,有些人却陷入更加艰难的困境。

在这里,没有《泰坦尼克号》惊心动魄的爱情,没有《罗马假日》烂漫的邂逅,没有《卧虎藏龙》中漂亮的武侠视点,更没有好莱坞那些激烈的场面。有的是一群老百姓,为了生活,苦苦挣扎。一个普通的农村教师,一辈子为了事业,为了家庭,几乎耗尽了整个身心,凭借对孩子的希望,对文学的执着,在生活的漩涡中,艰苦地活着,可是最终仍没有得到好的结果,如阿佬;一辈子辛辛苦苦的经营自己仅有的“财产”,如卖菜婆;一些小人利用人们的简单与信任,投机取巧,肆意的挥霍人民的血汗钱,如刻印老,鲍发;……

另一方面,《无法回避的疼》以一个微观的世界讲述社会产生的躁动造成的文化碰撞,这个瞬息变化的世界不能改变历史的脚步,可是每一个历史的脚步却由万万普通人物的生命接连组成,或喜或悲,在这里,更多的却是酸楚的眼泪。蓝灰色的影调构建起来的背景中一种庸常得甚至有些乏味的生活,物质的困窘中青涩而敏感的青春岁月,普通人的梦想和情感在此处无从谈起。因为,时代的变迁当中,人们并没有找到生活的出处。作为草根阶层,他们在底层拼命的挣扎,凭着仅有的力气与理智,仍然没能改变短暂的生命状态。作者通过一幅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表达着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毋庸置疑,这部作品已经成为一种意识形态,你可以说是陈镇朝的,也可以说是玉港镇的百姓的,总之,它是某种意识形态的代言人。

“这两块大招牌惊醒了玉港人还在沉睡的思维,难道玉港的历史走到这里真的要变了——这两块招牌标志着玉港镇历史的转折……”你可以理解是玉港镇的历史在发生转折,但假如你懂得作者的心意,就明白事情远不是这么简单。沉睡的难道仅仅只是玉港镇的人?改变的难道仅仅只是玉港镇?难道两块新潮的大招牌就真的预示着玉港镇的历史开始有了转折?如果你真的进入小说当中,自然会有另外一番解读,这正是作者想要的。只要走进去,才能看到另一个世界。就像电影一样,不要以为画面呈现的就是主题,真正的主题是在细节背后隐蔽着,是你用眼睛看不到的,只有用心才能感悟到。

《无法回避的疼》的人物,可能显得有点苍白无力,可是,这些苍白却泛出另一种光辉,是深刻的人性光辉,也许是暗的,冷的,也许是暖的,亮的,不过,更多时候是痛楚的一道光,以反光的那一面,强烈的刺激着你的眼球,让你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种疼痛。

这个世界的我们充满欲望,作者笔下的人物,无不宣泄这各种欲望。只是,除去最基本的生存欲望,更多的是权利、金钱的欲望,而这些欲望泛滥时就使得社会出现了危机。危机一出,必定有些人成为社会的牺牲品,于是,阿佬、倪玉、小米、萧白、葛花等人成为历史的垫脚石,更为可悲的是一些人为此付出了生命。人们在现实社会的困境中企图突围,可这雾中的风景犹如致命的诱惑,让这些人看得到,却永远也触摸不到。作者借这个底层的背景和草根人物,与我们进行一次人性的讨论。作者用他对社会的深厚的解读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宏观开阔的文化视野为我们折射多维社会的模型。这个时候,小说中社会文化形成的电影文化又形成了一种社会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