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的生活观照
(2009-03-24 23:08:49)
标签:
教书匠小米长篇小说杂色阿佬 |
分类: 文学评论 |
近距离的生活观照
——评陈镇朝的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疼》
黄少青
黄少青,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揭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长期从事散文写作及地方文学和绘画作品的评论。
如果说,改革开放就像浩荡吹动的春风,催生了中国大地上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万千气象,那么玉港这个普通的乡村集镇,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蜕变成了新兴的东兴县城,同样是美丽的绽放。如果说,改革开放就像席卷了每个角落的狂涛浪潮,那么在其不可阻遏泥沙俱下的奔流中,自然要泛起污浊和沉渣,现实语境诱发的阵痛,也裹挟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奈,然而生活已经意味着另一种开端的可能,新的亮色已隐隐浮现。
显然,在陈镇朝的长篇小说《无法回避的痛》(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中,前者是背景式的勾画,后者才是置于前景的表现层面。《疼》以中学教师阿佬乖违多舛的命运为主要线索,牵引出了十万支票、相机事件、堵路风潮、金融风暴、飞鸟投林五大故事板块,情节的展开和演示,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色彩,却以近距离的生活观照,让我们看到了光怪陆离、杂色斑驳的社会真实。如吃喝玩乐的风气对中学生心灵的侵蚀,基层派出所的素质和能力的欠缺,裸体舞厅等色情场所的肆无忌惮,乡村征地款引起的农民的激烈行为,民间月兰会的迷狂性导致的震荡和破败等等。与此同时,以阿佬为主线,辐射、编织起来的人物画廊,更是杂色纷呈的社会众生相的展示。其中,奸滑成性、沾满邪气的刻印佬,愈想赚钱愈陷入穷困的倪玉,玩世不恭、义气犹存的蔡封刀,质本洁来未能还洁去的小米,是比较突出的下层人物。发了横财的葛材、惯于为非作歹的鲍发等,本质上也都只能是属于下层。更不要说众多各具名姓的月兰会会头和会员了。寡廉鲜耻、夤缘攀爬的艾铭,道德沦丧、贪污腐化的宁导颛,则是玉港镇权力场中翻云覆雨的官员。他们存在的对立面是以维护党纪国法为己任的县纪委书记李小莲。但在所有的人物群像中,作者最着力塑造的是阿佬的形象。愤愤自嘲为“穷教书匠臭教书匠咸教书匠酸教书匠”的阿佬,老婆下岗、一对子女在上学读书,他每月的工资收入根本撑不起这个家的沉重。这使阿佬如同一个溺水的人,总是透不过气来,而且在内心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冲突。如出于教师的责任,他对学习成绩下降的学生不能漠然置之,学生的转变,又可使他一时得到安慰。在本职岗位上,他不断做出成绩,还时常发表教学论文。可是这一职业造成的困顿,前途的暗澹,又使他产生了厌倦心理,以至于对内侄的报考师范学校力加劝阻,不使走相同的路。另方面,阿佬痴迷于文学,渴望着人生能够留下来一点有价值的东西,然而大石般压在头顶的经济窘迫,又使他不能不在老婆经营的小杂货店耗抛了几乎全部的精力和时间。他饱受夫妻没有共同语言的感情折磨,但又只能委曲求全,别无选择。甚至于与他仅为间接关系的月兰会全面轰毁之后,他还必须像逃犯一样东躲西藏,忍受各种屈辱,并重新把家庭的碎片一一捡起。阿佬就像一只在风雨飘摇的河流中失去了航标的破船,凄惶茫然,充满了精神突围的痛苦。但在阿佬的血管里,又始终浸泅着传统的儒家文化意识,虽然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就像浪头砸上了礁石,屡屡感到无助的悲哀,却又一再坚守着,不愿退缩,并且以极大的韧性,守住了人格和自尊的边界。小说的结尾,阿佬在老知青场友会上的一番发言,似乎已经表明,阿佬并非没有意识到,太多的人生的阴差阳错,无形中已经使他与时代之间出现了小小的断痕,他要活得好些、更好些,就需要有所调适,把断痕消弭,这样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梦,与时代同行。阿佬这个形象的矛盾性、复杂性,折射出了社会现实的某些况味,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意义的维度和认识价值。
不过,以较高一点的阅读期待,我就不能感到满足,觉得阿佬这个形象还不够血肉丰盈,还缺少立体感的光芒。最主要在于,稍嫌过多的外视角的强势,明显地逼窄了人物的心灵漏泄的管道,应有的特征性细节也没能更多地惠临各种现场,这就有如油井的钻头,因为伸探不到情感的最深层而造成不了令人惊喜的喷出。拿其他人物来比较,如小米,其形象似乎就更鲜活一些。一步步向着污浊的渊薮挪去的小米,性格的演变,心灵的挣扎,在书中虽然不是大篇幅的重头戏,但整个心路历程颇有栩栩如生之感。小米后来的内心独白——“当官的都可以做坏事,我这按摩女还守啥子贞洁呢”,可以说笔尖是挺进到了人物的心灵隐角的。相形之下,阿佬的形象就未免显出了力度的疲软。月兰会溃败的过程,阿佬的形象的个性特质遭到了进一步剥蚀。按照作者写作的初衷,月兰会从迷狂到彻底崩溃,是发生于民间的活生生的现实题材,值得大书特书,甚至于有填补某种写作空白的愿望。但是,问题的关键并不取决于题材的稀有性和奇特性,而是主体性的透视力度和深度。在现实世界发生了的月兰会,清楚并了解它的人决不仅仅是作者,作者的高明需要的是独特性的理解和发现。伽达默尔说:“真正的体验敢于打碎它的现实性,以便在破碎的现实中重建精神的完整。”我以为这是相同意思的不同说出。可惜的是,在作者甚为倾力的月兰会的叙述姿态中,我们看不到这种敢于打碎的景观。充斥阅读眼球的,几乎全是断绝了温情和理性的讨钱逼债和逼债讨钱,野蛮和粗暴的上演与阿佬身心俱疲的应对交织着,纠缠不休。这些沉湎于生活表层的写实性描绘,是自足经验懒性作为的结果。本来应当对根源于原欲的金钱的疯狂性进行契入灵魂的探查的可能性被消解了。也因此,阿佬的形象避免不了违背作者的写作意图滑向了平庸的边上,最终建立不起真正的精神性的东西。再说两点。一是书中分别在端阳节观赛龙舟和游秦淮乌衣巷的不同时空场景中,让阿佬借题发挥对女儿盈儿讲到了屈原其人和刘禹锡的诗。这是作者有意为阿佬提供了发表文学识见的机会。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阿佬并没能给出新的视点,机智地做出有别于约定俗成的公共话语的解读,而只是驾轻就熟地祭出了文学史上的一般证词和普通文学读本的山寨版而已,这就使赋予于人物的文学质素反而变得没有光泽了。包括阿佬在书中的流于一般化的诗作,也是如此。另一点是,书中不吝篇幅全盘照录了长长的民谣《百屏花灯》,照录了沉冗的关于倪玉的交通事故的质疑材料,以及执意加以曝光的盈儿的多篇日记,这些非情节因素的过分插入、凸显,互文性作用微弱,也只能造成读者的阅读疲劳和作品的文学性的流失。或者说,这其实是一种得不偿失的篇幅的浪费和失策。
如上所述我写下了对于长篇小说《疼》的读后感。《疼》作为陈镇朝的长篇处女作,我不愿意因为与作者友好而对它存在着的缺憾和不足掉移眼光表示没有注意到。《疼》确实还存在着很大的可以提升的空间。因此,在相信别人绝对会把它的好处和值得肯定的地方多多地说出来的同时,我觉得我再来重复这样的劳作已经意义不大。我最好还是实话实说。我期盼的是,以作者厚积的人生阅历和已经具备的写作能力,今后将能创作出更精彩的长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