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回避的疼》第八十章龙舟竞渡(下)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时评文化 |
分类: 长篇小说连载 |
玉港端阳节的前一天(五月初三)下午,小莲到学校看望阿佬父女,她带去了十六个粽子。小莲又给了盈儿一百元,并鼓励盈儿要刻苦用功,好好读书。小莲又安慰阿佬说,你更要保重身体,还要培养好孩子。灾难既已降临,只能面对;你要坚强,也要坚持住,相信你能正确处理好主次关系的。
小莲稍坐坐就辞别了。
小莲的到来,使阿佬忆起了还有节日——他已经差不多把节日淡忘净尽了!自从倒会以后,阿佬一家几乎就与节日毫无关系了,就是倒会以前,倪玉也是一年到晚忙于艰苦奋斗过日子,从不把节日当节日过。
看到粽子,阿佬又忆起了海南的端阳节,每年端阳节,老工人、学生们送的粽子,够他一家吃半个月——那是一种用生糯米包着一大块猪肉和配料蒸煮出来的大粽子,蒸熟后糯米都被猪油浸润着。这种粽子一天蒸一次,放上十天半月绝不变质;成年人一顿一般只能吃一个,食量好的至多也只能吃二个。潮汕的粽子,多用粳米或梗糯混合,配料多种多样:香菇、花生、虾仁、腊肠、菜脯,口味以清淡为主;包得小巧玲珑,论份量,十个还抵不上海南的一个,也没有那么多的猪油浸润。小莲送来的当然是潮汕的粽子。
对于端阳节的记忆,阿佬更多的是停留在母亲逝世以后,祖母健在的少年时期。那时候,祖母总要在这一天带着他去野外采摘艾蒲插在门上辟邪,采挖蚌壳草、叶下红等草药回来洗净晒干捣碎,再用青橄榄,加上食盐加工封存,然后成为家庭中一年到晚的必备便药,作为清热解毒,治咳嗽等等小病的家用饮料。
端阳节上午,阿佬对盈儿说:盈儿,你去找同学或朋友做伴,一起出去看赛龙舟吧。
盈儿说:我不想去。爸,你怎不去看呢?
我不方便出去,出去了到处都会碰到互助会的会员,他们总要纠缠互助会的事,穷于应付,我没有出去的心情。你去吧。
我也没心情。
盈儿不想撇下爸爸自己一个人出去玩,她想在家陪爸爸过节。
盈儿在学习,阿佬翻出一本书来读。外面龙舟鼓声声传来,夹杂着赛龙舟的号子声,外面的热闹总在搅乱阿佬心中的宁静,阿佬总定不下神来看书……他想,应该让盈儿去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去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她也应该与别的孩子一样,去享受民俗节日的欢乐,不能让她与世隔绝。
想到这里,阿佬起身对盈儿说,盈儿,走,我带你一起去看赛龙舟,你还没见过赛龙舟呢?
阿佬带着盈儿,两人都踩着单车,往县政府前边的江边而去。到了临江路,只见江边人山人海,江上龙舟鼓声声震耳……
“嚓——”随着一声摩托的急刹声,一辆摩托横在阿佬父女面前。阿佬抬头一看,骑在车上的是鲍峰。阿佬、盈儿也早已一脚着地,定住单车,阿佬盯着鲍峰。
终于碰上你了,我的那些钱怎么办?鲍峰问。
我现在的经济状况比春节前更糟,春节后老婆又遇车祸住院,你说我能怎么办?阿佬回答的语气透着无可奈何。
你不是还有一套房吗?我本来可以抵估你那套房子。
我知道你想,不但你,许多人都想。你不是最先想估的一个,你也不是最后想估的一个。
两人对峙良久,鲍峰才说,你走吧。鲍峰今天参加溪浦村的赛龙舟队,他也没有时间在此纠缠阿佬。
阿佬与盈儿踩动单车,往江边高处的八角亭踩去。父女俩在亭下寄好单车,挤上八角亭。只见江边长廊绿柳成萌,柳下人潮汹涌,挤到栏干边一看,江上排列着八条色彩鲜艳夺目的龙舟,龙头高昂,龙须随风飘洒。舟身漆着不同的色彩,舟腹入水处为银白色,水波上的舟舷为色彩斑斓的鳞片。四条绿色的是雄龙,四条红色的是雌龙。每舟的浆数各是十七对,浆手都戴着有舌的帽子,穿着统一的中式背心,短裤。雄龙的浆手服装为绿色,雌龙的浆手服装为红色。
阿佬问盈儿,端阳节的起源你知道吧?
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的诗人屈原。
对。屈原投江的那一天就是夏历五月初五。当时的人民群众闻讯屈原投江后纷纷驾舟在江上打捞他的尸体;为了使江中鱼鳖别吃他的尸体,群众又用粽子投放江中喂鱼鳖。我们现在扒龙船,吃粽子这一习俗就是为了缅怀纪念屈原。因为他不仅仅是诗人,最主要的是他是一位爱国诗人。二千八百多年过去了,但人民永远怀念他,纪念他的主要是他的精神。人的寿命有限,而精神却可以长存不朽,他的精神主要体现在他的诗中。所以,你要掌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以后才能在文化上弘扬光大先人的精神。
你知道屈原为什么投江吗?阿佬又问。
不甚清楚,好像是受到排挤打击被流放?
他是忧虑楚国的前途命运,忧虑人民的疾苦,眼见大势已去,而他又无力挽回,自己又不愿与人同流合污,故而抱石沉江。可以说,他活着是为国家、人民;而他的死,也是为国家、人民而死,所以他才伟大。
此时,参赛夺锦的八条龙舟一字儿排开,集结在起点待命,当指挥台上的鞭炮点响,一声令下,龙舟闻炮起鼓,健儿们奋力划浆,奋勇向前,顷刻之间江面上犹如万马奔腾,其势若倒海翻江。每条龙舟中央站着一个敲锣的和一个打鼓的锣鼓手,他俩用富有节奏的锣豉指挥统率全舟。划浆的听豉声划浆。舟尾掌舵的既要看风看水也要看对手而把好舵,会把舵的舵手会把得龙舟如虎添翼般飞了起来。
最引人注目的是坐在浆手前边面朝浆手的童男,俗称“倚龙规(颈)”或“骑龙头”。“倚龙规”的童男,化妆后身着戏服,全副武装,头上的帽子有二根像美猴王束金冠上那样长长的雉尾在摇晃颤动,手摇着鹅毛扇。“倚龙规”的入选者都是经过挑选的有胆略而机敏的人,龙舟竞渡时他和着锣豉声的节拍,吹着哨子,用手势指挥浆手划浆。
赛龙舟不单看浆手的训练是否有素,还要看掌舵的,以及敲锣打鼓的锣鼓手是否劲往一处使,配合是否默契,还要看全舟的整体综合实力与素质;而那个“倚龙规”的童男,更是一个不可小觑的角色,他的机智与敏捷程度,有时能决定最后的胜负。
当赛龙夺锦进入高潮时,抢在最前边的是一条红舟,其次是一条绿舟,一红一绿两舟相距只有数尺。
阿佬对盈儿说,你注意看,等一下的结果估计是绿舟夺冠。你看,绿舟的浆手划浆划得更整齐有力些,而绿舟上那个“倚龙规”的人则指挥得有条不紊,显得更沉着更老练些。
果然,绿舟奋勇向前,不久,眼看与红舟相距已不上一尺。
阿佬说,一时的领先并不能说明最后的结果,比赛的过程是在比毅力和精神,谁的毅力好谁就取得最后的胜利。这种发奋的斗志就是一种精神。这种时候,他们只有一个信念,拼尽全力去争取,其他的都抛诸脑后。
江面上前边红绿两舟渐渐地已是齐头并进了。红舟更不肯落后,两舟浆手击浆激起两旁的水帘、水花有数尺之高,把前面两条龙舟都罩住了,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奔着向前疾驰。两岸叱彩助威声震云霄,连亘数里,这空前盛况玉港人确实前所未睹。
阿佬又对盈儿说,这个时候是最关键的时候,谁先泄气谁就输了。胜负往往决定于最后那一分钟甚至一秒钟。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决斗。当抢在前面的两条龙舟将达终点时,只见绿舟上“倚龙规”的童男,一脚顶住舟首,一手挽紧龙颈,另一手悬空摆动,看准锦旗,用脚勾住,然后用手趁势拔起锦旗。他的机敏,终于为绿舟夺得了头标。这场赛龙夺锦的胜负,终于见分晓了。当他拔起锦旗夺得头标之际,霎时间两岸掌声雷动,欢呼声雀起而久久不息……
阿佬说,凡事有勇还要有智。有勇,才能引发毅力,才有精气神。有智,才能点铁成金,才能四两拨千斤,取得最后预想的结果。盈儿,你要记住,人生就是一场竞赛,学习、处事、做人都是如此。全看你自己怎么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