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到脚说《高兴》--评《高兴》

标签:
高兴阿甘郭涛黄渤贾平凹苗圃田园西安陈忠实叹小竹娱乐 |
分类: 电影:电影笔记 |
陕西出大作家,但这些大作家的作品很少被搬上荧屏。我的印象中,只有路遥的《人生》在1984年被改编成了电影,轰动一时,自此以后包括陈忠实的《白鹿原》(现在正在筹备阶段)、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贾平凹的《秦腔》《废都》等,都还束之书房。而《高兴》在贾平凹所有的小说中,算是最不文学的一部了,反而被阿甘导演相中,还上了牛年的春节档期,命运这东西,不可琢磨。
我对阿甘电影的初次印象还停留在《天黑请闭眼》上,这部影片的确惊艳(综合各种因素,以后再不看恐怖片),但当时对我来说却是惊吓。不过,就在很多人对阿甘在恐怖电影上的造诣报以期许的时候,他却玩心四起,弄出来一部喜剧《大电影》,这部可以用“山寨”来形容的片子让人大跌眼镜。这时又有人认为阿甘搞喜剧不过是在玩票,他最终还是要回到恐怖电影的“正道”上的。而阿甘却用一部《高兴》来证明,他是认真的。
这回我相信阿甘是认真的。他想打造一部可以获得满堂喝彩的喜剧片,所以在形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穿插了众多歌舞表演;在取景上也涵盖了西安市的名胜古迹大街小巷。然而,它不能和同时上映的《疯狂的赛车》比笑果,非要比的话,成绩大致会是15:50(笑的次数)。
之一:因为有同名原著在,《高兴》就天生多了一份思想性。外在的闹腾是让人发笑的,内在的气质却是让人思考的。我看过原著,除个文字和情节上幽默外,整体格调是悲情的。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卑微和低落,以及他们的喜怒冷暖,都是和所谓的城里人对立的,所以才有了书里刘高兴他们对城市里向往和对城里人的怒骂这种心理矛盾的存在。尤其是最后五富的死,更是这种悲情的高潮。
之二:阿甘大抵可以更加悲情一些。从情节到场景设置,影片是基本遵照了原著的。观众也在稀里哗啦的笑声里,感触了一丝隐藏的伤怀。或许是阿甘不忍心在春节档期给人留下一个晦气的结尾,所以在最后抛开原著,让五富死而复生,并且从高高的飞机上呕吐了那个欺骗孟夷纯的城里人一身,刘高兴和孟夷纯也最终走在了一起。个人之见,影片的高潮就在刘高兴开着飞机载着死去的五富在西安城上空游览,下面农民工、劳改犯、洗头小姐、老太太们的哥在都在队列整齐,放声歌唱,自此,笑声鼎沸,结果饱满,意义悠远。后面的那5分钟安排,实在是画蛇添足。
之三:演员水平有些参差不齐。《疯狂的赛车》里,人物众多,但无论是大螺丝还是小钉子,都表现得非常合理到位。《高兴》在这一点上,有些差强人意。我不否认郭涛的演技,但其白胖的外形和贾平凹对于刘高兴形象的塑造少欠默契(贾平凹也说“当时郭涛出来以后,觉得他有点胖”),尤其是在面对孟夷纯时表现出的傻乎乎的样子,表演痕迹明显,也不符合刘高兴作为一个“文人农民工”的“角色性格”;还有五富,外观喜感不强----早期,这个男2号是定下了黄渤的,但无奈其档期错不开,只好放弃了;与之相比,田原的“孟夷纯”和苗圃的“杏胡”称的上是绿叶丛中的大红花,十分撩人。
之四:有些地方太过恶心。看过一个文章,说是人最受不了的声音,其中就包括呕吐声。而《高兴》就玩起了这个,而且乐此不彼,在片子中,至少有2次五富漫长而传神的呕吐,直接检验观众胃口深浅(我则依靠“这是假的”的自我安慰度过此劫);其他还包括种猪疑似手淫、种猪和黄八、五富三人一起疑似手淫,五富亲吻从屁股里拉出来的硬币等小情节,都涉嫌恶俗,建议有洁癖的人不要去看。
之五:一些人物是可以去掉的,要不就交代清楚。比如废品收购站的老板,对剧情几乎没作用;比如那个包养孟夷纯的城市人,黄渤扮演的小混混(在书里应该叫“石热闹”),来由都有些模糊。
之六:里面的歌舞设计的确很好看。和《如果-爱》中华丽不一样,《高兴》中的歌舞很草根,很雷人,在三轮车上,在狭窄的出租房里,在按摩床上,时不时的一段载歌载舞,泄露了阿甘习惯性的恶搞精神。“把百老汇歌舞、印度歌舞做了精心的山寨改造,还有五百人一起歌舞的大场面,采用的歌曲部分则很时尚、很混搭也很有味道,摇滚、说唱、民歌、流行、地方戏等都琅琅上口,极富传唱潜力。”(阿甘语)。而且有些歌词明显带着讽刺意味,有些则包含温情。个人则最喜欢刘高兴开着山寨飞机翱翔在晨曦中时,下面响起席勒的《欢乐颂》:
欢乐女神圣洁美丽,灿烂光芒照大地,
我们心中充满热情,来到你的圣殿里,
你的力量能使人们消除一切分歧,
在你光辉照耀下面人们团结成兄弟……
之七:还有,如果你还有印象,你看《高兴》和《无极》的片名手书是不是有些神似呢?没错,他们都是出自贾平凹之手。
最后说点拔高的话:前几天,高层竟然实话实说,对外称09年中国将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而《高兴》则被有人说成是献给农民工的励志片。绚丽的艺术在生硬的现实面前,有多大的励志力量?可以当饭吃?这实在是一个让人高兴不起来的问题。
个人观点,转载请注明作者。
叹小竹︱2009-2-7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