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一贯的套路说,巴林石的配座原有一堆“老生常谈”,我也凑热闹来叨叨几句。
比如底座天经地义是为巴林石而生,唯一的使命就是为石头服务,永远是个配角,如一不小心抢了石头的风头,典型的喧宾夺主,那这个底座就该扔了。底座设计永远要简单、明快和沉稳,虽然实实在在是在撑底,却没有存在感。看了太多底座掠去主要视线的例子了,这样干只有一个字“傻”!

底座的造型、尺寸和花饰要与所陈设的巴林石要搭,气韵、风格和形态应该相符相成。底座必须是专门为这块石头设计和制作,充分注意到石头的品种、质地、色彩、雕刻等诸方面因素,底座完全彻底用来突出、弥补和引发石头的风彩。切不可仅“一座”了之,只起个稳定、摆设的功能作用。传统习惯上底座喜欢延续和呼应石头的主题,如巴林石是鸟的造型,底座则造型为树,如果是雕刻为鱼的题材,底座即为浪花之类,要是山山水水的形态,底座大概率是松竹。见过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多繁杂啰嗦,太有点反客为主了。

一般常识,底座会按所陈设巴林石材质、色彩和雕刻最美的一面为正面,同时也要兼顾其它几个方向。通常情况是正面陈列效果还好,左右及背面则操心不多,对对付付了事。真正理想的巴林石底座,任何一个方向观赏石头都能立体展现石头的美,不可否认,许多巴林石并非只有一侧“好看”,而是立体多面都风姿绰约。

一个不能接受的现实,是底座设计制作己成为“行货”。就是巴林石制为成品后,相当多时候是去底座加工作坊挑选现成的底座,拿上一个就走了。或是选择己成固定模式商品化的底座,照做一个就行了。另外也可以网上选择样式,对了眼就下单,显然底座就是起了个垫底的功能作用,“一石一座”恐怕早成记忆。这样的底座当然不可能与石头融为一体,更谈不上完美结合,势必自顾自互相不理睬。实际上玩石头的人都知道一个常识,石头的底座不是可有可无,也不可独为一体,两者之间必有关连、呼应和互助,毫无疑问应该是个完美结合。

巴林石底座还要注意到如下细节,底座的色彩既要与石头和谐统一,不能过于跳脱和显眼。但又不能彻底埋没,石与座完全分不清彼此。色彩统一中又适当对立,和谐中又层次分明。还有石头与底座黄金比例关系为3:1,巴林石占主导地位,是不争议的天然主角。可这种分割方式也并非绝对,还是要“相石而为”,针对石头具体情况来合理设置底座大小、高低。巴林石印章占比大,印章长短不一,所用底座显然不完全适合黄金比例。另外底座除了衬石外还有其它重要作用,就是遮瑕、补缺,以及衬题。石头若有明显缺陷,又是可以通过底座的遮挡、嵌入、拔高、增色等方式来弥补,那就开始行动吧!有人喜欢在底座上题字、赋诗,如果能因此增加文化内涵及雅致风情,这何乐而不为呢!只不过以上种种切不可画蛇添足,平添麻里麻烦的啰嗦。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石红花冻雕件、灯光冻雕壶、鸡血石芙蓉红钮章、红花冻钮章、鸡血石白玉红对章,全部配了合适的底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