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内蒙古东部巴林石,西部奇石都闻名遐迩。巴林石位列中国四大印石和中国候选国石之一。西部是中国奇石的摇篮,最出名的奇石“小鸡出壳”的诞生地。
巴林石与奇石归为宝玉石与观赏石不同两大类,观赏石又叫奇石,与巴林石既泾渭分明区别明显,又混淆不清互有关连。应该是狭义上各自独立,广义上又是一回事。网上归纳奇石品种时,基本上都将巴林石列入范围,看似有些奇怪,有些不搭界呀。但如果否认巴林石是奇石,可巴林石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案石五大分类中,其中的图案石颇有观赏石的意味,有些逃不掉观赏石的基因。
奇石界有件事争议很大,吵的天翻地覆。一方认为奇石属于天然原生态观赏石,始终有一条铁律,就是不能“动刀”,不许有任何后期加工、调整,即使是简单的优化也不行,必须保持石头原始面貌和这块石头的唯一性,石头原始、蛮荒和野性天然本色不变,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许做任何人为触动。但目前许多观赏石展览,各类切割打磨的画面石不时出现,让许多观赏石藏家颇为愤怒,不断提出抗议。他们认为经过切割、打磨的画面石,没遵守奇石纯天然性和唯一性这个底线,不尊重奇石的根本特性。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巴林图案石几乎全部经过切割、规整和打磨抛光,有些还加以简单雕刻加工,早就“动刀动枪”了,是典型的“工艺石”,没资格再划入观赏石。
这件事还有相反的观点,认为切割打磨过的画面石虽有人为痕迹,进行了后期工艺加工,可石头自身并未丧失自然天性,石头的颜色、图案和质地还是大自然原来模样,这些并未做任何加工和改变。奇石最突出的天然性、唯一性和稀缺性“爆点”仍未缺失,还是可遇不可求的纯自然艺术品。况且奇石中画面石存量极少,连万分之一可能都不到,少的都可忽略不见,稍做加工的“工艺奇石,完全可当成一种偶然出现,没有影响奇石绝对“卖身不卖艺”的本质,真没必要大惊小怪,也别那么太较真。要是从这种观点出发,巴林图案石自然当属奇石,纯粹、质朴和真实的天性未丢,天生的色彩、纹饰和通透地子仍在。
虽然说巴林图案石与奇石都属自然原生的观赏石,但在石头保持原样绝对不变上,两者还是有相当大区别,甚至不能相提并论。抛开上边所提两种剧烈争论和冲突不谈,有一点反而是最重要的无人提及。就是巴林石基本上都是矿采石,开个矿洞采用爆破方法来取石,只有少量的“跑卧石”,也就是散落荒野或埋于土中的独石。因此巴林石早就是人为开矿采掘而来,而且是大动干戈从矿洞里又砸又凿,“轰轰烈烈”鼓捣出来,早就支离破碎,东崩西裂,根本没了原来大自然的原始状态,亘古不变的样子了。依我观点,奇石的画面石外形轮廓、皮色和肌理实际未变,山川、荒野独石的原貌一点没变,仅是将石头裁切为片,人为改变不多,后加工没那么厉害和彻底,就是这样也要险些被踢出奇石行列。那么巴林图案石从矿洞采出时就己粉身碎骨,变得千苍百孔、面目全非了,也就是说巴林石图案石不止是一点点人为加工,爆破开采出原石后要再人工筛选、挑拣,挑出的石头还要敲敲打打去掉边缘明显岩石和杂质,再到锯切、打磨和抛光,这基本等于让一块石头再造与重生。这样与奇石纯天然原始,不人为动一下,不存在任何后加工改变的初衷和坚守相距太远了,完全不是一回事,真的不好意思迈入奇石的门坎。建议以后别再将巴林石之类的印石列入奇石范畴,两者真的互不搭界,完全不是一回事,硬拉扯到一起乱了概念,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应该说巴林图案石仍属于“工艺石”,只要经过人为造型、雕刻和打磨,就不可否认或多或少改变了石头原始风貌。巴林石图案石虽不是深度加工的工艺石,后期大多仅是切割、打磨和抛光,有雕刻加工的极少。可巴林图案石出身就是人工开采的矿料,逃不掉人为而出的根本“石设”。另外巴林图案石与我们通常所见的奇石还有本质上的不同,奇石多为山石、平原石、水石、洞穴石、戈壁石等,石头形态和观赏主题又多是景观石、象形石、画面石、奇异石等。巴林图案石大多具“双重身份”,石头质地不是鸡血石、福黄石,就是冻石或彩石,本质巴林图案石还是块印石,大多具有典型的清透晶体叶腊石特性,色彩鲜艳,光泽柔和,花纹俏丽,结构均匀,折光率强,硬度适中,成分稳定。也就是说巴林图案石撇开自身奇妙的具象或抽象的图形不论,仅是其自带的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材质就己有相当价值,再加上又有奇绝、巧妙的图案花饰,真是锦上添花,顶流的宝上加宝。
反观奇石多侧重于石体外部轮廓的整体变化,越是清奇古怪,风骨嶙峋越受欢迎。奇石的重点全在天然形成的形状不一般上,其材质、造型、色彩及花纹若不同寻常,比较奇特和跳脱,就能迎合人们猎奇或审美的习性,纷纷加收藏,拿回观赏和把玩。奇石更注重石头成型之始因天然收缩,以及水流、风沙冲刷和肆虐所造成的凹凸不平的皱折条纹。奇石还看重石头有孔洞、缝隙,就是石头有漏点,水或另外液体能自由流动,增加了空灵的感觉。奇石对石头的形体的胖瘦敏感,尤其特别的窄小或单薄,也就是极瘦最凡尔赛!光线能够射入、水流可以穿过,这种通透所带来的空灵、巧妙也是奇石最受欢迎之处。奇石还有个特性,就是越丑越难看,形态特别怪异奇特反而大受赞赏!另外奇石除了对通常的色彩、材质、形态、纹理有要求外,还特别在意石头有声响和声音,喜欢通过敲击或抚摸振动而产生的声响和声音。
而巴林图案石的美更集中凝聚于石面图形的奇特上,我在一篇专谈巴林图案石的文章中提到,最好的巴林石图案石,除去石头的品种、材质、色彩等条件外,最关键就是石头所具图形、花饰的不一般,不同寻常,给人感觉非常新颖、奇特和巧妙。不管石头图案具象还是抽象,是逼真酷似,还是极具象征和扩充联想,都让人感到新奇、惊呀和震撼。这个非一般的“奇”,极难一见的“特”,势必是天然形成,大自然造化写就,形态构成独特,色彩鲜艳明快,纹理图案优美,达到一定观赏性,极具收藏价值。巴林图案石画面的奇美,既有天然属性,又绝对自然,也就是说,石头画面不许任何人为加工,那怕有一点点修饰及合成。这就是巴林图案石以纯天然为美的突出特征,石头最为珍贵的所在。好的巴林图案石,的确有“惊天地泣鬼神”之奇美,这要通过人的观感产生,在物我双方相互感应中,图案石不止于是种形象艺术,更是一种直抵心境,引起共鸣的艺术。而在心境深处感念图案石艺术的旷美奇幻,是巴林石观赏艺术最高的境界,奇绝梦幻的巴林图案石,个个有石破惊天之感。
雅臣藏石收藏的木化石奇石,每个石头放了三个不同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