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巴林石漫谈 |
现在市面流通许多有雕刻的印石并非人工所雕,相当一部分是机器雕刻的产物。
可以说,几十块、几百块的钮头章全是机雕,这么便宜的印章,连钮章人工雕刻的工费都不够。除非过去老雕件清仓,早年石材稀啦溅,全靠雕工提升价值,不过大多雕的粗糙不堪,把石头都弄毁了。
机器雕刻省时又省力,机雕作品横平竖直,方圆规矩,完全顺从固定的程序和规律而出。成本低廉,效率超高,对石材损耗偏低,极少出现刀痕崩口的情况。机雕方法大致分超声波雕刻和电脑机雕刻,成本分外低下,可以大批量生产,孖生的雕件一大片。除了材质略有色差和质别外,几乎全是完全一致的“机器部件”。机雕的物件突特点就是!千篇一律,缺少灵性,呆头呆脑,白痴一样。
实际上大多数印石都躲不过机器雕刻,只不过是机雕与手工雕相结合。印石前期的切割、打坯、成形,以及细部的处理都可能使用高速马达带动极速旋转的金刚钻磨头,这种方法雕刻出来的印石,与纯手工雕刻还是大有不同,传统手艺终究敌不过急剧变化的时代。只不过这种雕刻还多是单独创作,必须要人工修改,细部深入处理,作品仍具个性魅力和艺术风范,还未丧失动人的灵性。
超声波雕刻一听就知道采用超声波技术,使用高碳钢制作的模具,机器带动模具,超声波的频率在石头表面来回振动摩擦,极速分解和雕刻印石。仅一个模具就可以大量复制和粘贴,劳动效率超高。
电脑机雕也需要模板,必须先有一个样品模型,机器将其扫描后制作为模板,然后再上机器将印石进行雕刻,如此这般可以大量复制。
稍为观察,就能发现机雕印石边缘齐整划一,不存在内向的内凹弧度,全部平整一统,缺少边缘位置向内凹的弧度,看起来极不自然,有些生硬和别扭。
机雕的古兽或其它造型的钮章,折褶处会出现沟沟,突兀又生硬,特别不舒服。相比手工雕刻就可处理的细腻柔和,线条舒畅优美。
机雕印石的大一统,出来的全是一模一样的东西,统统相似的面孔,机器统一复制出来的印石冷冰冰,扼杀了所有个性,没了创意的灵慧,绝没有收藏价值,只具有使用功能。
纯粹机雕有着致命的毛病,太规规矩矩,绝少立体感觉,没法达到立体圆雕和多层透雕,完全扁平化,枯燥至极。既没饱满的弧度,线条也不那么细腻,石头纹理和形态没了灵巧精致的感觉。
机雕的死板固化,只能奉献流水线式标准化的产物,既没血也没肉,没灵魂也没生命,永远不可能独一无二,不会特立独行。虽然机雕印石满天飞,被许多人认可和接受,尤其在印章实用市场几乎全用机雕印章。但并不代表机雕印石有市场价值,更不具收藏意义。
手工雕刻即使是先用机器切割,凿出大致轮廓后,再用手工细致雕刻打磨,最后抛光打蜡等精致处理,毕竟还是人工雕刻为主导,有人性喜怒哀乐渲泄,有艺术灵性闪光。
印石仍要坚持纯手工雕刻,无疑这样创作的作品会生动活泼,富有奇妙意境,充满勃勃生机。雕刻师可以秉持个性,保持特色,以灵活的手法以形造势,保持形体线条舒展,凹凸起伏,玲珑有致,使雕刻作品立体饱满。每一件印石雕刻作品,都饱含创作者的汗水和情感,手工雕刻永远是个欣赏和创造美的过程,机雕的印石则从不具有鲜活灵魂,没有旺盛生命力。
雅臣藏石收藏的陈明志创作的巴林石雕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