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最近看到一个公众号上讲的事挺有意思,是说姚春茂在上海捡漏到了田黄石,如今这样意外得财的故事真是太少了。
姚春茂何许人也?网上介绍是地质学者、宝玉石鉴定专家,工作的地方是武汉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是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导师。此人在寿山石收藏界名气很大,是难得的学者型寿山石研究专家。
2014年的某一天,姚先生到上海中福古玩城闲逛,漫不经心晃进一家古玩店,随便四下张望,眼光扫到一个橱窗,瞧见了一枚挺小的印章。先看的头一眼并未在意,以为不过是块银包金的旗降石。事后姚先生反思有点太大意了,差点就看走了眼,那可错失了大机会。现在回头来看,摆在展示柜这块石头,每天人来人往,成千上万的人看过,没人分辩出这块石头的真面目。最可怜是这位店主,天天守着这块宝贝,没完没了地看过,却是地道的睁眼瞎,傻楞楞完全不识货,白白把块好石头让给了别人。人生常有这种特“悲壮”的故事,悲壮的一地鸡毛,到头来应了那句老话:“该你的就是你的,不该你的就不是你的”。
幸亏这时姚先生再凝目细看,瞬间心里大潮泛起,那个浪打浪呀!立即认出这枚印章的雕家,他太熟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懋介的作品了,认定就是出自这位大师之手。郭懋介这个人了得,是寿山石东门派雕刻艺术的代表人物,最为擅长薄意雕刻,他的作品用刀尖锋锐利,画面层次分明,构成虽简约概括,意境却深远悠长。更特别是他的薄意历来不拘传统规矩,独成一派风格,充满生活素雅情调,艺术品味不凡。郭懋介如诗如画,炉火纯青的诸多作品,特别是把控田黄石薄意雕刻少有的才华,姚春茂早就烂熟于心,雕刻风格太了解了,当然一眼就能认出。
当这枚印章递到姚春茂手中的时候,古玩行的老规矩,东西只能主人与顾客手递手,顾客不可自取。他有个更大的惊喜,发现这是一块田黄石!是一枚银裹金田黄印章!!!太让人意外了!真是意外的惊喜!姚先生马上判断出这是郭懋介大师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而且是从日本回流过来。印章表面上不是油光水滑,还有少许细微的磕磕拌拌,这是雕刻完成后没有抛光打蜡,也没有刻意保养,任其自然风霜雨雪,孤自漫漫长夜。姚先生后来对人说,这块石头“一落到我手里,我手上的水汽一下子就被这块田黄吸走了,它一下子就变得温润了。”
这种田黄石和人相触产生的微妙变化,看似玄妙离奇,不可思议,但世上许多事就是这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姚先生此时面不改色,镇定从容与店主讨价还价,再满意的物件也不能一口答应开价,这样会让对方觉得卖得太便宜,瞬间改变主意,收回坚决不卖了,这样的事例比比皆是。这笔交易最后600元人民币成交,姚先生“老狐狸”呀,一点不动声色,轻飘飘搞定了这块田黄。
姚先生后来品评郭大师这件作品,刀锋精准流利,如行云流水,构成简洁灵秀,自然奔放,细节深入,纹理清晰。是郭懋介大师巅峰时期,才艺最佳状态时的杰出作品。此时这位优秀艺术家刚过世一年,这块田黄石以如此看似平淡无奇,骨子里却震天动地的方式,跨过浩荡江河,越过巍峨群山,穿越生死,此时飘然而至,来到真的懂得这块石头,真爱这块石头,永生永世要与之相伴,将其珍藏于心的人手中。每一块石头都会碰到最钟爱的人,到了这个人手里,石头就有了幸福的归宿,有人疼有人爱,时时有人关心、打理,不时拿出欣赏,象恋人般眷顾。
仅重复这个故事意思不大,我想说的是什么人能捡到“漏”,这绝对是捡了个“漏”,是个大大的“漏”,毫不夸张是捡了块大金坨子。田黄石早己按克计价,每克都值个几万块,姚先生“捡”到这块田黄不仅质地、色彩不错,还是己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雕刻的杰出作品,价值非同小可,拿去拍卖个几百万,甚至上千万都不奇怪。不用我说,只有象姚先生这样对寿山石研究透彻,对寿山石雕刻艺术了解深入的人,而且随时随地对寿山石保持好奇心,遇事比较敏感,观察锐利,判断精准的人才有这样的神降之机。有这块石头的店主当然是个行家,对自己店里的石头也是熟悉的不能再熟,可仍然“不识庐山真面目”,可能缺少的就是这份好奇、敏感和机灵,也缺失广泛的见识。他太大意了!生活历来如此,河水向来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不会水的不敢下水,敢下水的都认为自己游泳上有两下子,毫不当心之下风险徒增。
中福古玩城人流潮汐如涌,到过这家石头店的同行、藏家和爱好者不计其数,其中肯定不乏资深印石大咖,地道的行家里手。这些人并非是没有眼光、没有准备之人,而是每天饿狼般到处寻找机会的猎者。这也印证了“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并非全对,有时思虑太多,负担太重,过于自信,反而没了本能的敏感。这些人没看出这块石头的厉害,事后知道一定会痛心疾首,天啊!错过了多好的发财机会。这只能说本事还真是分高与低,看走眼,看错了,看不见就是功力不够,道行过于表面。还有,也不必过于解读“捡漏”的原因,即然是个“漏”,又是“捡”的,这己说明偶然和运气是主因,这也许就是个意外,用一肚子“标准答案”来解释都没用。人生有些事就是可遇不可求,神仙助你一般。没啥说的,就是老天照顾了你这一回!
姚春茂捡漏的银裹金田黄印章
前一篇:2529/巴林石在老家静悄悄
后一篇:2530/德国面包吃着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