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换一座城换一种生活

分类: 杂谈 |
经常劝家乡的朋友,换一个地方生活吧,最好来深圳,这样我们就能经常见面啦,嘿嘿!有一些朋友移民国外,或是拿到绿卡或长居,见到我时通个气,我都特别支持!中国目前还是发展中国家,正在争取达到小康社会,有些地方还在努力脱贫。中国55-70岁还未进入老年的熟年人,应该说可能己等不到国家进入发达国家的那个时候,人只有一次生命,有生之年只要有条件和有可能,为何不争取机会换个发达国家生活,去体验人类最现代化程度的日子。
我的说辞例来也是老一套。
在那里出生,并在这地方长大,又一直在地变老,把一辈子都扔在一个地方,一点也没挪窝,那多没意思!人就活一次,干嘛象个铁钉子砸到一处,硬生生固定着不动,想移动一下都不行,就等着这钉子慢慢生锈腐蚀,变的锈迹斑斑,最后彻底腐朽烂掉。这样过一辈子岂不是太单调,象一张白纸上只划了一个小圈,亏大发了,太对不住自己了。人的一生谁的结局都凄惨,无一例外都终要死去,最后全是一把灰、一撮土。尼采说过人的一生结局没有任何意义,生命的意义全在于经历和体验,领受的越多,见谅的越广,人生就越丰富,就越有活过一次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换一座城市,换一种生活是人生的必然选择,是一个丰盈饱满生命的必然召唤。
中国当年加入世贸时,关于中国属于那类国家争议很大。如果看东南沿海,看珠三角、长三角中国应划入中等发达国家。视线转向中国内地,依然经济不发达,生活落后,那就该是发展中国家。从这个角度看,即使生活在中国,也有如同两个国家一般的生活品质差异,从内地替换到东南沿海生活,等于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上升了一级品质生活,也几乎等于换了一种人生。有个老朋友在深圳待了十几年,为照顾年迈的父母,回到呼和浩特长住,他觉得许多地方受不了,东西质量差,服务态度不好,生活节奏拖踏,人际关系复杂。“内地和深圳的发展起码相差20年”,这是他强烈的感受。这意味他倒退回20年前的时空,有点穿越之感。
人年纪大了生活可能就变为两种,一种彻底与现实妥协,随遇而安,随风飘泊,完全依附受让于周边环境,再看不到自己了,彻底随波逐流。还有一种人依然毫不气馁,时时刻刻争取体现“自我”,绝不将自己淹没于日常琐碎之中,处处把自己的体验和感受放到首位,做不到也要努力抗争。这是两种生活态态,也反映在择城而居的意愿上,那么前者是种生存,后者是种存在。一个是满满乎乎的空虚,后者有顶着压抑努力找到出口的充实。
前一篇:2384/健康餐饮是餐厅的生死线
后一篇:2386/开幕式你穿西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