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77/四大印石走出来了吗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是中国四大印石,十几年前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出面组织,一直在四大印石产地轮流举办“四大名石雕刻艺术展”,每年操办一届,由四大印石产地政府轮流“坐庄”。2005-2016年,己在福州、临安、青田、巴林右旗四地举办了12届,也就是“风水轮流”了三圈。在四个产地举办的这个活动我参加过不少,福建福州、浙江临安、浙江青田、内蒙古巴林右旗开展时多次光顾。应该说这个活动使四大印石互相间有了实际互动,关系亲密了不少,增强了名石界的团结,扩大了业务交流。巴林石从中受益最多,这个活动极具四大印石平起平坐的象征意义,巴林石的后来居上在此有了实际印证。后来大家都意识到只圈在产地搞这个活动,太有局限了,基本上等于是四大印石的一种联谊,小圈子里的红火热闹,对外界没什么影响,起不到推广四大印石市场的作用。2017年从第13届开始,由寿山石提仪,这个展览开始走出产地,放到一线城市举办。目前己在深圳、上海、北京各举办了一届,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轮着当了回东道主。四大印石这个轮流展从产地走出来,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不用说谁都明白,这样对推广和宣传四大印石极有作用和意义。
这三届“走出来”的展览我参加了头两届,今年11月底在北京世纪坛举办,由巴林石为东道主的15届我没有去。遗憾的是这3次活动的主题本该有所改变,也到了应该“痛改前非”的时候。四大印石为什么要走出来,走出来要寻求什么改变,主要诉求的是什么,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只是挪个窝,从不太热闹的地方,跳到了特别热闹的地方,但还是自己跟自己热闹,原来是小打小闹,现在闹大发了,但到头来还是自己在那红火,还是小圈子的自娱自乐,这有意义吗?之所以这样说,这3次活动的主题仍然一如既往,与过往十几届没什么变化,诸如“国石大观
· 匠心天成 “ 、匠心天成 · 国石大典 ”、“文化自信 ·
国石精展”,说直白点还是在“自吹自擂”,自己猛夸自己,没完没了肯定自己技艺多精湛,多么匠心了得,也就是多有本事。
依我观点,四大印石己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近些年中国申请非遗非常热闹,现在到处可见各种级别的非遗项目、非遗传承人。打破脑袋抢着争着申请非遗,原以会带来诸多好处,可好不容易弄到手了,却发现仅是名头好些外,并无多大用处,无论是非遗表演、非遗产品、非遗场所刚公布时热闹一阵,之后依然冷清,东西或表演没人搭理,推不出去,日子照样过一塌糊涂。实际上四大印石的处境与非遗产品非常类似,遭遇完全相同,就是新的发展时代之下,高新科技、现代工业和互联网对传统文化早就关上了大门,不理不睬,中间隔着千条江河。这种危局之下,四大印石必须改过自新,下决心另辟发展路径,就是充分运用新经济和新模式,再为传统文化打开新时代市场这道门。就是四大印石这种中国再传统不过的文化产品,一定要融入当今这个时代,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审美视野中,因为现在整个消费市场都是年轻人的,必须结合年轻人的所思所想所求,创作“有颜值,有使用价值,有应用场景”的四大印石产品,让石雕人的手艺实现顺畅流利的商业变现,才是最好的也是可持续的传承与发展四大印石的路径。
要想让四大印石产品在新时代得到推广,四大印石必须建立新的营销平台。首先要寻求全方位的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协助,提供人物包装、视频拍摄等服务,提供产品众筹、电商销售、企业家社群定制等多个销售渠道,以及引入金融投资服务。总结起来就是要整合大中院校工业设计、金融投资平台、电商平台、品牌运营机构,以及各类优秀企业,成功打造传统石雕产品从包装设计到品牌推广,从金融融资到渠道销售的运营闭环,从而切实推动中国传统石文化向现代产业化发展。这是四大印石必须选择的全新发展模式,否则就仍将被拦在互联网时代新经济的大门之外。明白了这一点,四大印石一线城市展,一定是面向"买家"的展览,定位务必是彻底的市场推广,而且是以青年一代消费者为推广方向,聚焦年轻精英企业家、年轻一代有实力收藏者为精准的专业目标观众群体,一切以他们的喜好布置展览,充分考虑展会想要给这些专业观众留下什么印象,这些专业目标观众想要了解四大印石现阶段那些方面,以及他们哪些疑虑和诉求。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设法促使中国传统石文化与现代消费跨界融合,迈入中国石文化在消费中得以传承的崭新途经。为达到这个目标,四大印石要向现代消费习惯强力转变,让四大印石在原有历史积淀、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符合现代消费市场的交易价值,外联内通,自我革新,才能实现发展的宏大愿景,构造健康发展的良性循环。
前一篇:2376/石之灵魂-----印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