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毅臣
杨毅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4,126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019-12-20 18:17:24)
分类: 巴林石漫谈
如果没有印章,还谈什么石头。

因为历史上石头就是因为印章为媒才有了出头之日,石凭“印”贵,石因“印”宠,身价由此直摇向上,成为皇亲国戚把玩心爱,世间承诺信物,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常识。

若无印章,石头什么都不是。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伴随印章使用的漫长过程。殷商时代和战国时期印就开始出现,秦汉时期印章应用己普遍,从宋代起印章己不全是“官印”,开始使用于书画和图书上。在此之前印章只是官民互认的重要信物,《说文解字》有“执政所持信也"的解释,钤印长期是中国古代官文的印鉴认可。可从这个年代始,印章己演化为"图章”,文人和士大夫盖印于书画之上,印章从此晋级为艺术品 。

元之前印章材料多为金银、铜铁、犀牛角、象牙、陶、玉之类,其中玉制印章只可皇帝专用,"玉玺"的称呼由此而来。古时官员按印的钮头不同划分等级,普通百姓的章只能是“裸章”。那时刻印的材料全部太硬,文人们摆弄不了,全是预先设计,再让工匠代为照刻。旧时代的街上因此有专刻印的铺子。有书记载,元代画家王冕首先以石自刻印章,由此开启石头冶印的先机。对此有我有疑问,中国古代玉与石一直不分,玉与石统统视为玉,那么皇帝的"玉玺"玉制还是石制,谁说的清?石普遍应用为印材后,制印变得容易轻松,到了元末明初,石头印章己为常见,篆刻做为一门独立艺术随之出现,变为一种纯艺术,并开始兴盛至今。印章的钮雕始由质朴简单升华为精致玲珑。等到明末清初,钮雕艺术己达高峰,出现了一些艺术造脂杰出的制钮大师,至今依然是无法逾越的极致。清代的皇帝们格外喜欢印章,精美的石章常做为贡品送入朝廷。

依上所说,石头的一身荣华富贵,自古门庭光耀,至今风华绝代,全是拜印章所赐,由印章给予,没有印章为媒、引路、烙印,石头那来的历史精华聚身,艺术风彩冠盖,文化范儿雷人。原来世间一直有“中国四大印石”的美誉,流传许久,为印石带来无数荣耀。不知为什么后来改称“中国四大名石”,乃至近年又喊成“中国四大国石”,越整越丢了老祖宗的传统,自弃“满身黄金甲”,视优厚久远的历史文化积淀、精萃光华的艺术养育而不顾,宁愿裸奔裸奔!

四大印石造型最有价值首推印章。从巴林石来讲,一块原石先看能不能切多少章,裁多大的章,而且首选6面平整的方章,光溜溜的裸章石头色彩、质地暴露无余,任何毛病都可以看出,马上可判断石头品质如何,可以说收藏投资巴林石,从价值第一而言首选方章。切不了方章才考虑钮章,钮章通常是切章后有一端不够完整,或有杂色或瑕疵,借雕钮头来加以弥补。如果有一端连钮头都难以成立,就会放弃印台,顺势雕为随形章。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原石无法裁切印章,才会转而雕刻雕件,最后连雕件都难以成形,那就是最后一着,留作自然形了。这个自然形是巴林石的“独创”,实际上是种“偷机取巧”懒惰的表现,因为寿山石从不以裸石示人,即使是鸽子蛋大小的石头,也会弄个薄意装饰。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376/石之灵魂-----印章

2376/石之灵魂-----印章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粉冻钮章(1)、巴林粉冻钮章(2)、巴林鱼子冻方章(3)、巴林芙蓉冻钮章(4)、巴林粉冻对章(5)、巴林流沙冻斜头章(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