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6/呼和浩特人为啥瞧不起乌盟人

内蒙古分东西两部分,西部是指华北、西北这个区域的几个盟、市,如呼和浩特、包头、乌海、乌兰察布、巴彦淖尔市,以及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东部则为东北区域的赤峰、通辽、呼伦贝尔市,以及兴安盟。本来所有的“盟”都要改制为“市”,上边不干了,说这就没有一点“民族区域自治”的特色了。“盟”在行政区划上相当于“地级”,有所区别在于“盟”是自治区政府的派出机构。内蒙古地域是个大长条,东西跨度2400余公里,这点冠绝全国,内蒙古共有3盟、9市、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呼伦贝尔市总面积26.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和江苏省之和,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内蒙古从西到东坐火车要几天几夜,东部与东北经济圈息息相关,与西部无多大关连,也完全是东北生活习惯。因此早有人建议分设东内蒙古、西内蒙古两个自治区,这样管理方便些,经济区域发展更合理。不过,这是不可能的!内蒙古还有个东西部轮流当自治区主席的“潜规则”,这届是西部蒙族,下一届一定是东部蒙族。
内蒙古西部的乌兰察布2003年撤盟改市,可人们还是习惯称这个地方的人为“乌盟人”,这个习惯恐怕时间再长也改不了。有些城市名称人们叫的简化,象呼和浩特市早就简称为“呼市”,而包头市却从来没人称“包市”,这究竟为什么很难解释。如果因城市名称字少用不着裁短,字多了嫌叫的麻烦和啰嗦才简化了,那么内蒙古东部城市海拉尔、满洲里从没人叫“海市”、“满市”,始终一个字不拉全名叫着。我经常回呼和浩特,不少人提起乌盟人都撇嘴,满口嘲讽,充满鄙视,还送了乌盟人一个名字“澳门人”。初听不解,这那跟那呀!后来才知道这三个字是“撬门人”。原来这是贬损乌盟人是小偷,内蒙古西部过去不管住平房还是楼房,相当多人家都有个“小凉房”,也就是在室外有个简单的“储藏室”,放个杂物什么的。到了冬天就会当“冰柜”储存进一些可冰冻的食物,尤其是临近春节,好几只整羊、大块牛肉、半扇子猪肉、一堆鸡肉等都塞进这里。这就容易招贼,撬门偷个精光的事常有发生。
把乌盟人蔑称为“撬门人”,显然是种故意恶搞。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乌盟人划为溜门盗锁之徒,说实话我认为不太地道,有点作践人。这里边有些“牵强”的传说,就是乌盟大多数地方比较穷,出来打工的比较多,到处做小买卖也不少,乌盟人多从事体力劳动,干的都是呼市人瞧不上的一些费劲活计,这可能是瞧不起乌盟人的一些理由。还有出来的人多,鱼龙混杂,就免不了有人干点坏事,龌龊点的事,这就成就了“撬门人”的说法。墙倒众人推,中国人又习惯一言兴衰,人们都图省事,不用动脑子,什么事跟着瞎起哄,久之就形成了一种说法的“定势”。很大程度上,人们对这个结论是否靠得住并不认真,也不关心对错,也就当个打科起浑的谈资。
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就是任何地方都有好人,也有坏人,绝不可能全部都好,或所有人都坏,也不存在一个好多少或坏多少的比例关系。还有一件事早被事实证明,什么地方出来的人多,是这个地方经济会加速发展的前奏,跑出来人多就赚钱多,本事就长的快,思维就大幅活跃,那么这个地方显然就大有希望了。当年浙江人成群到内蒙古都是钉鞋、缝补、弹棉花、崩爆米花、打家具,几十年前浙江人就完成了“原始积累”,早就不干这些了,现在谁还敢瞧不起浙江人?
前一篇:2355/我炼我剑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