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2/大陆港台三地不同的中文繁体
我的公司在深圳做了快30年平面设计,其间接过不少外资企业的设计单,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的企业都有。这些企业所属国家的设计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本来轮不到我们掺和,只是蹭了“近水楼台”的光。平面设计繁琐又细碎,就近服务是重要特点,这些企业有设计及制作急单,顾不上回国折腾,只好就近寻找服务。有一家日本生产自行车的公司,工厂在深圳平湖,每年都要设计印制新款自行车图录,连续做了七、八年,有个叫小森的日本人经常到公司来,回回都提盒“日本果子”来,为人特别客气。有家美国企业在中国推广汽油清洁添加剂,委托我们做包装和宣传单,来了个略懂点中文的美国人,有个福建人当“跟班”,我报了设计费后他使劲砍价。业务完成后,这个“美国佬”我聊天时透露,在美国设计一款包装至少10万美金,而我才要了20000人民币,这个家伙问我收这么点钱你们怎么活呀!台湾、香港、澳门的活干的更多些,尤其是香港离的近,业务一直拉拉杂杂没断过。前些年连续几年设计制作一本香港月刊杂志,一到发稿期紧着赶单,杂志的特点就是发行时间卡死,不能后拖一天。更早为香港一家儿童教育机构设计制作教材,一个系列十几本,年年改了又印。最近几年设计和制作香港大型展览比较多,今年9-11月就有4个展览挤到一块,公司每天加班到半夜,几个月周末不休息。
设计和制作香港、台湾的单就涉及到繁体字,不了解内情的人会认为这很简单,电脑上一键敲下,简体直接转繁体就得了,动动手指瞬间可得,可以毫不费力。实际上大陆、香港、台湾的繁体字各有不同,都不能互为代替,否则就会闹笑话。有些大陆机构到香港招商或搞活动,将简体字宣传资料或商业文本随意转为繁体,就拿去用了,岂不知香港人看了,满篇都是“错别字”,印象马上极差!中国大陆的繁体历来以《简化字总表》和《新华字典》上的繁体字版为准。不少繁体字的写法不过是简体字的粗暴“翻版”,也就是将简体字随意转为繁体了之。可大陆不少繁体字早己脱离字源,不仅是字体简化,更麻烦的是许多字己经互相合并,根本对应不上一些字在港台的一字多样。举例说台湾、香港的“面”、“启”均为符合字源的正体字,针对不同意思分为不同写法,有几种不同的字。可大陆的繁体字,“面”和“启”则以一字应万变,统统拿一个字来对付。而台湾与香港繁体字虽大体一致,但仍略有区别,比如“充”、“读”、“裏”、“著”等字,香港和台湾的标准写法就有所不同。啊啊,这个话题还是交给专家来说吧,太专业了,写下去太伤脑筋。
我们曾尝试过安装香港、台湾的繁体字软件,将大陆简体输入转繁体,但没办法有正确结果。大陆合并后的字根本无法转为正确字原繁体,转繁后的文字不用说错的“惨不忍睹”。后来只好将简体发给香港委托方,让他们转为香港繁体,对方实际上也不能全部转对,还要人工过稿,将转错的字一一核对出加以纠正,这样虽然麻烦,但这是能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让香港那方重新打字录入,虽笨了一点,却一次到位。即使如此文稿在校对改稿中仍“危机四伏”,香港那边过来的繁体,并非字字正确,对方稍为疏忽,有的字就没调整到位。我们改稿时只能先用简体改,然后再转为繁体,这个转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将正确的字不经意带错了,专意改的错字不用心也会改不对。总之这是个小心再小心的事,只要掉以轻心,必然会出错误!
前一篇:2321/做生意你碰到的加工商
后一篇:2323/不如先遇见自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