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刚从住所大门口丰巢取回2个快递,没拆封就知道是什么。前两天从网上订了两本书,Lonely plonet 孤独星球的《韩国》、《迪拜和阿布扎比》。经常从京东、天猫、苏宁、拼多多等淘点东西,食品和酒水居多。常常是拿到东西不知道买了什么,打开后才“恍然大悟”,自己还常嘟囔道:“什么时候买了这个东西”。
韩国早年去过,间隔了这么多年,去了许多趟日本,最近忽然觉得总不去趟韩国有点怪怪的,有种想去看看的冲动。朋友圈有几个年轻女孩,经常跑韩国,我知道她们可能是弄代购什么,这也多少时不时提醒我还有这么个国家可去。暂时还去不了,就弄本书做点功课吧。在迪拜和阿布扎比转机多次,但没跨出机场一步,这种事最闹心,真的到了又事实上没到过这个国家。很自然念叨着实实在在要过来。况且迪拜的确是个该拜访的地方,沙漠中一飞冲天的奇迹。唉!到现在依然没动静,有点实际行动吧,弄点象征意义,来了本书先翻翻。
在许多朋友眼里,我和太太从来都是说走就走的主,七、八年时间自驾或自由行了60多个国家,一年平均走个四、五趟,每次几乎都跑一个月左右。我又太“老派”,出行前总要做做功课,除了上网浏览一番相关资讯外,差不多每次都买本要去地方的Lonely plonet来看,网上简称LP,除非是找不到才罢休。前年去巴尔干半岛9国自驾,LP只出了《克罗地亚》一本中文版。时间长了,积累的LP就多了,去过的和想去的国家及地区一大堆,书架上长长的一大排,有20多本。亚洲、欧洲、大洋洲、非洲、北美洲国家都有涉及,还买了《南美洲》厚厚的一大本,这是我和太太唯一没去过的大洲,计划着一定要去。
一查资料就知道,《孤独星球》是世界最大的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1972年由托尼·惠勒和莫琳·惠勒两人在澳大利亚创立,这套系列丛书进入中国是2006年。实际上《孤独星球》和我们并不太对路,这套旅行系列丛书主要针对背包客,低开销的旅行者最为适用。我们则不上也不下,比不上那些出行飞机商务舱、头等舱,住宿五星级酒店,经常定制旅行的“财务自由”人士,也不象那些极为节俭克制,常住青年旅社,只搭乘公共交通,或骑车及步行的背包客。我喜欢《孤独星球》可能只有一个理由,这套书根本上是给国外行者提供的旅游指南,其关注点和价值观念都是“西方式”的,这与大陆出版,甚至台湾、香港出的旅游书的视角都有不同。还有《孤独星球》能提供独特的资讯,比如我去国外旅行愿意逛跳蚤市场,买些绘画原作之类。克罗地亚萨格勒布赫雷里奇HreIic'跳蚤市场就是《孤独星球》所指引,类似情况还有很多。不过,找住处和吃喝,对我来说这套书就没多大用处,针对性太偏离了。
看了个中国年轻人伊朗的游记,他说到伊朗碰到的游客,不管那个国家的,都几乎人人手中一本LP,只不过语种不同,他手里就举着一本。我还在穷游网看到几个中国年轻人自驾约旦,所有行程及订购项目都按LP指导。我出门带《孤独星球》,有的嫌太厚重,过沉增加负担,比如《加拿大》,如这次我们仅去西海岸温哥华一带,就把书拆开,只拿涉及到区域的那一部分。还有LP也不是万能,常常想找的地方并不见踪影,我在伊斯坦布尔、爱丁堡都找到了非常可心,最大规模的跳蚤市场,都是我从某个人所写博客或消息的只言片语中分折、查询和追踪后找到,而在LP上根本查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