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019-03-18 17:37:12)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年轻时去过一次丽江,大概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记不清是那年了。跟团坐大巴跑了昆明、丽江、大理、楚雄等一大圈,至今只留下些碎片式的印象,看了什么都记不清了,记忆己非常模糊。只记得坐着缆车登上了玉龙雪山,那个缆车是直升向上,贴差崖壁垂直往上串腾,我拿着个氧气瓶,到了山顶就感觉呼吸困难,赶紧吸两口,坚持去看了望不断的万年冰川。玉龙雪山脚下有条流水有落差的河,周边是青青的草甸,太太骑着牦牛,我给拍了好几张照片,景色挺不错的。最近和太太又去了丽江,好不容易在大研古城找到一个以前来过,有点印象的地方。那次是因为旅行团一路伙食太差,到了丽江大家坚决不干了,让导游退一顿餐费,大伙在街上找了个餐馆自己吃。这个吃饭的地方就在一条L形小河旁,有一座石桥,那时还挺空旷。现在己盖满了房子,躁杂的一大片,一点空隙都没留,有点憋闷的喘不过气来。这一趟来,觉得丽江的饭还是不怎么好吃,什么都是一口锅端上来。老同学早就对我念叨过,可能是过去纳西族人家屋内吊一个火塘,什么都靠这口锅来煮,生活习惯沿袭下来,这里的人仍喜欢围着一口锅吃东西。并不是涮锅子,而是炖鸡肉的锅,煮腊排骨的锅,还有煮羊肉、鱼肉、牛肉、野生菌的锅,再不就是炖杂菜锅,总之就是锅锅锅,就那么一口锅顶了大梁,横扫一切。除此之外,就是烤烤肉之类。

到达丽江的当晚,跟老同学参加一个纳西族朋友的家宴。一进院子,迎着大门就看到一个炭火炉子,炉火的木炭正旺,上边蹲着一口特大的锅。不一会看到女主人掀起锅盖翻动里边煮的东西,老同学告诉炖的是鸡肉。开饭时屋里和院内各一桌,有20多人。我和太太被让到院内的"主桌",就是矮坑桌,四周坐小板凳,我这么胖,坐久了真有不舒服。这餐的主菜就是这锅鸡肉,一个大盆子盛上来,里边除了鸡肉,还有混有蘑菇、笋、豆腐、蔬菜等,一下分辩不清有什么,吃起来味道还满不错。这就是典型的炖菜,什么都一锅烩。另外上些凉菜和小炒,大家热热闹闹喝酒。能到当地少数民族家里吃饭,是难得的体验,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对丽江这的人认识和了解直接了许多。

第2天中午,大学老同学赵晓爱招呼我们吃腊排骨火锅。她工作的深圳松禾基金,始终在丽江有帮助培养少数民族儿童合唱团的项目,她这次恰好来丽江有点工作,顺便与这几天陆续到达的老师和同学聚在一起。这天中午松禾基金与当地一大群少数民族作曲家、歌手及工作人员开会后聚餐,赵晓爱让我们也过来,实际上是她不好脱身,又想自己花钱请老同学吃个饭,就此顺便“一锅端"了。这天中午是吃腊排骨,一口不算太大,但比较深的铁锅,放到炭火上煮,里面堆满了块形不大的腊排骨,下面是白菜、蘑菇等一些衬底的菜。不过未经提示,外边来的人没吃到这个排骨之前,并不会认为这是腊肉,因为没有通常所见腊肉那都深红色,看上去就象鲜肉。大家围坐在"火塘"四周,问了腊排骨是选用猪肉排,预先用咸盐、酒、糖及香料,放到可以滤水的木桶中,大概腌制15天后,各种滋味在排骨中已经入味,然后拿出来挂在背阴通风处晾干,等1-3个月之后,就变得“腊味十足”了。锅水滚了一阵后,说腊排骨熟了,我尝了一下,感觉这肉没腌多久,口感介入腊肉与鲜肉之间,没有我们通常所吃腊肉那么干涩硬韧,烟火味也没那么重,显然这是为这种腊排骨火锅,专门准备的一种“半腌腊肉"。味道醇香厚重,不那么腻口,风味还是满独特。

在丽江还有次外出就餐,是个挺讲究的餐厅,环境雅致舒适。老同学安顿了两桌,也是炖一口大锅上来,"涛声依旧",仍以煮腊排骨为主,又配了不辅菜。锅台的四边铁板上还可烤肉,两者兼顾挺有意思。专门点了藏式酥油茶,酥油油味太冲,有点发腻,喝了两口就放下了。纳西米灌肠是杀猪时用米浆灌的肠,颜色发黑,切片上来,味道能接受。最受欢迎是丽江粑粑,又糯又香。





老同学请腊排骨火锅,与丽江当地搞民歌的知名作曲家、知名歌手欢聚,席间纳西族、白族等民族歌手轮着表演民歌。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我们在泸沽湖旁的吃的石锅鱼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2106/丽江农家菜一口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