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假装答应来赴宴的客人

分类: 杂谈 |
近回家乡内蒙古,无意间看到一个朋友发朋友圈,说他也回来了。这位朋友在京津冀某大城市媒体工作,多年未见,就发了个私信问候,并询问他能待多久。确定有见面的时间后,约两天后请他吃个晚饭,随即我订了餐厅,马上把订房信息发给他,立即得到回复说沒问题,不过他有句话让我不舒服,问还有谁呢,这多少有点不礼貌,感觉有点光见我,有点掂量值不值的意思。接着我通知了他原来的一拨家乡老友,有五、六位,都想见他,看来是个挺不错的聚会,我充满期待。
约定吃饭的那天上午,我发微信提醒他别忘了晚上的事,他过了一阵回复,说晚上高中同学约了吃饭,不能来了,这让我很吃惊!
答应的好好的,不打招呼就变卦,如我不提前盯嘱一下,显然都不打算和我说一声。按深圳多年养成的习惯,答应的事情一定做到,中间若有问题会及时协商,绝不会置之不理,觉得这样不讲信用,太不可思议了。我微马上他,说就是因为你才召集了这个摊子,你不来如何交待。对方语音了一大堆原因,却沒有一句道歉……看来人家从没当回事,我热脸贴了冷屁股,自讨了个没趣!
这天中午有位老友叫我吃饭,他也是当晚被邀赴宴者之一。谈起这件事,他说这一点也不奇怪,是当地官场应酬和社交应酬向来的潜规则之一,你叫某人来吃饭,对方满口答应,到时完全可能放空。这个"不过来",原因种种,本来就不想来,但马上拒绝,有点不好意思,太扫你的面子,等一等再找个理由推托。还有原打算应约,中间又有了个更好的去处,比较起来,到你这差点劲,就想法"谢绝"你了。场面上的人,一天有二、三个饭局很正常。这位老友有个朋友,有点权势,城里高档饭堂的风云人物,次次约他先应允,后以老父亲病重为理由悔约,这个理由找的真不吉利。老友讲好多人出来吃饭,要看什么人出席,觉得有用的肯定来,要是一帮糊涂蛋,那就打哈哈躲过。在这种地方,你请人吃饭,开始赴约率满满,你可别乐观,最后多少要打点折扣,别太认真,不然就会难以收场,比如我今天晚上。
那晚,朋友聚会照常举行,我没说那个人不来了,到场的人谁也没问到他,原来的"小确恼“烟消云散,不用在乎。这个夜晚老友们聊的非常开心,酒喝的畅快,真是个美好的夜晚……半夜回去,打开手机,删去了那个人的微信和电话号码,沒把我当朋友,以后再不会来往了。
(文与图无关)
在内蒙古家乡,与《天边》词作者,老友吉尔格楞及夫人,还有201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年轻蒙古小伙傲日其楞一起喝奶茶……
后一篇:1985/四去塞上府中海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