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巴林石所谓的"自然形"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巴林石的造型分三大类,印章、雕件和自然形,印章和雕件是中国四大名石寿山石、昌化石、青田石、巴林石通用的构造方式,随处可见,但唯独巴林石还另有所谓的自然形,其它三大名石则根本不见其综影,完全没有这么回事,从来没有自然形这个品类。寿山石即使是鸽子蛋大小的田黄,也要轻抒薄意,别的小石头最不济也弄个把件之类,绝不肯让石头光溜溜,赤身裸体就见人。实际上巴林石五大品种之一的图案石,最突出特点就是"非工艺石",即未经过任何人为造型、雕刻和打磨,一点也没有改变石头的原有天然状态。而寿山石、昌化石和青田石,也从没有图案石这个品种,也就是历来不见未经任何雕琢,就拿来示人的石头。
巴林石的雕刻加工一般会遵循以下路径,原石一定优先考虑切章,因为印章价值最高,尤其六面方章最能体现出石头的内在品质,“赤条条”没有任何修饰,展尽容颜,彻底体现石头根本的质地、色彩,石头好坏一览无余,尽在阳光下。切不了六面方章,就裁扁章,或一头不行,就弄个钮章,大多数情况下,钮章是为了遮丑和补缺。肯定切不了方章了,就考虑雕个雕件了,巴林石价格大涨后,原来材质好的老雕件,尤其是鸡血石雕件,凡是可切出印章的,几乎全部毁悼,这是一个钱字在作怪,切成方章就可以多卖好多钱。原石最后连雕件都鼓捣不成了,那就弄个自然形,就是不加任何雕琢,仅打磨抛个光,完全留作原来的模样。一般说来,自然形绝大多数是小块石头,切不成印章,雕不成个摆件,难以成器,没法造型,是个无可奈何,沒有办法之举。也有一些绝顶极品的巴林石大石头,也故意留做自然形,象巴林鸡血王石,在巴林石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自产出后一直保持原石形态,仅做了些表面简单的打磨、抛光和施蜡处理。石头外形象如同巍然屹立的宝塔,石体高51厘米、宽34.5厘米、厚24.7厘米。质地为深灰黑透明的牛角冻地,血色鲜红且集中成片,晶莹欲滴,点点入石。巴林石鸡血石王这种情况并非个别,有些块形很大,体量不小的极品巴林石,其中鸡血石尤为典型,价值不低,舍不得动刀弄枪敲掉一点,或者还沒想好怎么处理,暂时还保持原貌。
依我所见,巴林石所谓的自然形,某种程度上是种"偷懒",是种不作为,看似无可奈何,实质是急功近利,迅速把不好创意安排,雕琢处理的小石头,马上外表糊弄一下,就丟到市场上,混一混卖点钱。为什么其它三大名石没有自然形,想想就知道为什么了。即使再小的石头,多么不起眼,如要拿出来示人,也应该有个态度,有个坚持。不是非要弄个什么规整、复杂的造型,而是一定有个好的艺术处理,那怕是依石质、石色来个很简单的创意雕刻,或是来个简炼的线形薄意美化,总之,最好别再光裸着就出来溜达,谈不上丟人,就是实在空落落没什么意思。
这就是巴林石自然形的石头,完全保持石头原样,仅加简单打磨、抛光。一般说来,自然形多是小块石头。
雅臣藏石收藏的谢麟雕刻创作的巴林红花冻小型雕件。
雅臣藏石收藏的谢麟雕刻创作的巴林玛瑙冻随形印章。
雅臣藏石收藏的谢麟雕刻创作的巴林粉冻钮章。
前一篇:1977/巴林石的小石头
后一篇:1980/跟团国外游两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