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巴林石的小石头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记得早年去巴林石矿山,矿洞前撒得遍地是碎石头,随便用脚踢一踢,拨拉拨拉,就能划拉出不少不错的小石头,块头不算过小,一只手都握不住,雕个小把件没问题,色彩和质地都说得过去。可那个时候,在人们眼里,这都是小破石头,算是垃圾,根本不入眼,沒任何价值,当矿渣全扔在矿洞外面。那时我的一位老友,常去巴林石矿山,混得很熟,没人管他,每次去都随手捡点这些碎石头,几年下来,积下好几纸箱,后来巴林石价格大涨,这些小石头也卖了不少钱。顺便说一句,那个年代巴林石矿山有个"潜规则”,凡是允许进矿洞掌子面参观的客人,都会发个小布袋,可以捡些巴林石原石带走,以装满布袋为限。我和太太曾经有过进洞参观的“待遇",但没有享受过捡石头的"优待",不懂得还有这般好事,沒主动提要求。也可能我们不是需要特殊关照的“领导",不在给个布袋的范围内。
当时的巴林石集团办公楼上,有一个巴林石印章馆,透明玻璃展柜里,按品种分类,展示不少巴林石印章,不过没有什么好的,全是流通品级的石头。觉得奇怪,应该展出质地、色彩最上品的印章呀,这可是巴林石的“老巢"!?
问了以后才明白,不敢摆好石头。原来陈列的印章都是顶级上品,领导来参观,看到了就说买,不容分说,拿起就走。过几天派人送钱来,原本值5万的石头,给个二、三千块,也算花钱买了,弄得你没话说。亏吃多了,再也不敢"张扬",只好随便摆些石头糊弄一下。那个年代官员沒什么廉政压力,整体环境"宽松",有点胆大妄为,毫不在乎。
2005年开始,随着中国经济大热,各行各业都进入发展快车道,沒有一行不赚大钱,连阿猫阿狗都没拉下。巴林石毫不例外地市场行情大涨,价格一飞冲天。当初几万块买的石头,迅速加了个零,再往后几年,又增加了个零。还是这位老友,原来2万元收的一块巴林鸡血钮章,2005年被浙江人20万买走,委实高兴了好一阵子。没多久就意识到出手低了。这块石头再次以50万转手,又过了两年,老友有心将石头收回,喊价己上百万,没法买回了。我讲这些现在听了象个“神话",但在2005年至2012年,却是巴林石行天天真实上演活生生的现实,这个期间巴林石的价格狂涨了几十倍,巴林石代表性品种鸡血石、福黄石涨了不止百倍。这种时候爱和尚,自然喜欢和尚的架裟,原来不放在眼里,随便丟弃的巴林石小石头,也"子"凭“父"贵,身价扶摇直上,也迅速变得有些矜贵起来。
首先不再当矿渣倾倒,逐一分拣挑选,按品级分类,装入编织袋保存起来。几年前巴林石矿山易手给安华集团前期,巴林石集团放出不少这样的碎石头,先出售的是每顿10000元,后来又卖30000元一吨的,据说后者并不比前者好太多,差别不大。2015年8月初,我到巴林右旗大板,参加最后一届巴林石节,受邀在四大名石论坛上发言。第2年巴林石矿山即转手,己办了十几届的巴林石节不再延续举办。大清早去赶巴林石早市,位置就在巴林石集团办公楼前,不少石头地摊都有成堆的巴林原石小石头,大大小小一大堆,有的成麻袋刚往出一倒,就有里外几层的人挤过去,无数双手伸过去,只听到哗啦哗啦翻拣石头的声音,这一刻最有可能淘到好点的石头。
过去一些年,我数次来过这个早市,都不曾见过这种情形。还是刚才提到那位老友,帮我"掌眼",一、二百块钱一块,淘了十几块,都是普通冻石、彩石,个个地子干净,大多通透晶泽,色彩漂亮,就是块形不大,规格不整,有些七扭八歪。切方章想都别想,个别的只能切出个小章。雕东西石头也过小,弄个独个雕件不够体量,省事的话,只能雕个小把件,或构思成组,够一个系列的小型雕件。最后实在不行就是“自然形“了,这是最后沒办法的办法,偷个懒,只把石头打磨抛光一下,外表光光亮,保留原石的老样子。这是巴林石最没出息,束手无策,完全放弃的石头处理方式,有点没道理。什么时候看到过寿山石有所谓的"自然形",寿山石即使是很小的一块石头,鸽子蛋大小,也加以精心雕琢,细致打理,否则绝不拿出示人。
我也追风,买了每吨10000元的3吨小石头。派人到巴林石矿山,安排汽运到深圳。几个大木架箱,一直堆在公司的仓库一年多,没打开过。直至写字楼因拆迁要搬地方,新办公地址没那么大的空间,被迫才拆箱,一袋袋倒出石头,泡到水中,逐块捡视,挑选。结果是扔掉至少70%左右,绝大多数是纯粹的硬石头,与山岗上的乱石无异,或主要是杂质,只局部有点好石头的意思,完全不可取。最后挑出二、三百块,整体比较干净,地子有点透度,色彩还饱满,算是过点眼的小石头。合算不合算呢,我现在自己也没答案,沒事时也翻翻这些"碎银子",有一些石头好喜欢,明白能雕些好东西,觉得如处理的不错,会有相当价值。巴林石在这个时段,抛出不少这类小石头,市场堆积有相当数量,加上以前也有类似石头累积,己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市场层级。如何应对这些小石头,加以恰当雕刻创作,尤其是有好的创意,新颖的形式和题材处理,赋予其可以扩展、增量的价值,是应该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巴林原石的产量现在己不容乐观,资源愈加紧张,也许很快面临寿山石“无米下锅"的窘迫,到了"没有好面包,烤糊的面包也是好面包"的时候,就知道巴林石小石头也是宝贝了。对于巴林石小石头,早己不是可忽略的年代,你理不理睬,小石头就在那里,绕不过,躲不悼,就是你必备的"菜"啦!
有段日子,连续多天干"石匠"的活,一身泥水,挑选巴林石小块原石,从几吨原石中,还是能找出一些不错的石头……
清晨5:40巴林右旗大板巴林石早市,还有点稀稀拉拉
后一篇:1978/巴林石所谓的"自然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