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杨毅臣
杨毅臣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8,690
  • 关注人气:68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2018-09-29 11:19:35)
标签:

情感

旅游

分类: 杂谈
有位网友在我博客留言,说我是"为旅行而生的人",我笑了,感谢这位朋友的抬举,可我那有这能耐,这太逗了。我不过这七、八年来,每年出去走个四、五趟,每次一个月左右,至多算是经常出个门吧。可现在养成了“赖毛病“,一从国外旅行回来,不出一个月,就又呆不住了,就想着怎么往外跑,尤其是看到朋友圈有熟悉的朋友在这或那晃荡,心红的就象被火烧火燎,忍不住又收拾行装,说走就走了……

我现在手里握着美国十年多次往返签、加拿大十年多次往返签、法国五年多次往返签、日本五年多次往返签,还有……出国旅行容易了一些,虽不及台湾人、香港人和澳门人一百多国免签那般方便,那是想都不用想,真正的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大学同班俩口子香港同学,己跑了一百多个国家,望尘莫及呀。即使是这样,我这两位老同学也不能算为旅行而生,与我一样,至多是热爱旅行,喜欢生活在别处,旅行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圣·奥古斯丁说:  “世界是一本书,没有旅行过的人只读了其中一页。”

有个叫"香香“的中国女孩,旅居英国16年,以英国为据点多次环球旅行,她不是一般性的游玩,而是有点"玩命",在纳米比亚荒漠探险九死一生,出车祸差点送命。一个人驾车独闯澳大利亚神秘内陆,用23天穿越这个国家中心的沙漠无人区。一个叫林亚的80后姑娘,与一个叫季乃刚的50后大叔机缘巧合,初次结伴旅行,就一见倾心,互爱结为夫妇,风霜雪雨一起己十年,年年不少于9个月外出旅行,跑了126个国家和地区。他们俩天天会在各大自媒体网站露脸,更新自己的旅行消息,先后出版了四本书。这对夫妇是坚定的环保者,卖掉了自用的汽车,两个人合用一部手机,几乎每天都步行10公里以上,出行也尽量选择乘坐火车。

以上两个例子,象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被称做为旅行而生,他们为旅行而活着,为旅行而拼死,应了那句有名的话,“我盛开在旅行中,我凋谢在旅途中"。在地球上到处奔走,冒险、挑战和征服,这种使命己溶化于血液中,流淌在生命里,旅行己是生活的必须,成为一种信仰,一种命运的使然。那么做旅游的人呢,那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虽然天天都在路上,可能比任何人都去的地方多,也许游遍了天下,但几乎所有的行程都在引导游客观光,解决旅途中的突发事件,安排游客的食、宿、行,那有心思用在个人感受上,生存所迫而己。

为旅行而生,就是别的事情全部是为旅行铺垫、服务和准备,人生的所有目标都为旅途,为远行,为异地奔波而奋斗。为旅行而生,就象伦纳德·尼莫所说: “我认为这是我的冒险,我的旅行,我的旅程,而且我认为我的态度就是顺其自然。”为旅行而生的人,生来就就有愿意远行,异地行走的基因。他们就象得了旅行癖,有了戒不悼的瘾,狂热于外出,痴心于有家不回,如若蜷缩于家里太久,就会发疯,懊悔万分,一刻都不得安宁,只有立即出发,才会排遣孤寂,满脸阳光。事实上那些爱旅行的人,求知欲最强,是上进的典范,永远在迁移、探索和开拓,他们只向旅行屈从、膜拜,从没有其它妥协方式。

其实,人生除了旅行,还有生活,英格兰有首民歌唱到: “我走遍海角天涯,总怀恋我的家”。归根结底,旅行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有一个更温暖的家。




开车在爱沙尼亚萨列马岛行走,路两边不时出现果树,都是野生的,距民居很远。果实挂满枝头,已经红红熟透,可没人摘,落了一地,好多都烂了,真是可惜!  为当地人视果为无物的风气心里感慨。

一位欧洲朋友说: "这种现象在欧洲很普遍。我婆婆生前,她家的樱桃,李子,覆盆子,黑莓只有我去摘,现在就是这样浪费了。欧洲人吃水果蔬菜的量都极少,除非是榨成果汁。”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爱沙尼亚萨列马岛面积2700平方公里,距首都塔林240公里,其间还要坐30多分钟轮渡。这个岛8000多年前有人居住,经历过多次战争,被德国、丹麦、瑞典和俄罗斯都占领过。今天又被几个“蒙古人"再次占领了,嘿嘿! 萨列马岛唯一城市库雷萨雷公园栏杆垛上,放了一箱红红的苹果,纸箱外边写了一行字,是当地文字看不懂,意思能猜出来,就是随便拿。但还是不敢造次,直到看到路过的两拔当地人随便拿了几个,我们才过去挑了两个。这个苹果刚摘下来,很新鲜,咬一口真甜,又脆汁又多,苹果甜在心里,当地民风的纯朴、真挚更让人感慨……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1971/为旅行而生的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