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国外旅行中碰到中国年轻人

分类: 杂谈 |
在赫尔辛基南港附近,我一个人转悠久了,身上走得都出汗了。尽管天气比较凉,这个时候北欧街上穿衣"眼花缭乱",少数半袖衫大短裤,大多穿长衫,也不乏身着羽绒服,捂得厚厚实实者。我可能走得太多,看了一下手机记录,有一万多步。我和太太出国旅行,每到一地喜欢徒步走走大街小巷,这样才能更贴近城市的根底,更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走得"热"劲上来,想喝杯冻饮,恰好此时路过一家麦当劳,来杯冻饮,最好再弄份冰淇淋,那多痛快!?
我和太太每到一个国家,至少光顾一次麦当劳,不是故意去,只是碰到了想进去吃一顿,体验一下另一国麦当劳的就餐感觉。至今己有几十个国家麦当劳吃饭记录,虽是同一品牌,卖的东西大体差不多,却有相当区别。象我这趟北欧之行,前些日子在挪威卑尔根,红茶去续水,要再收40挪威克朗,相当于34块多人民币,在中国想加多少次水都没问题。丹麦的麦当劳一份套餐相当于人民币80多元,会供应蔬菜沙拉,自带饮料喝也不干涉。总得说来,国外麦当劳的汉堡都比中国的大,品质也好的多,供应的品类也丰富。
我和太太每到一个国家,至少光顾一次麦当劳,不是故意去,只是碰到了想进去吃一顿,体验一下另一国麦当劳的就餐感觉。至今己有几十个国家麦当劳吃饭记录,虽是同一品牌,卖的东西大体差不多,却有相当区别。象我这趟北欧之行,前些日子在挪威卑尔根,红茶去续水,要再收40挪威克朗,相当于34块多人民币,在中国想加多少次水都没问题。丹麦的麦当劳一份套餐相当于人民币80多元,会供应蔬菜沙拉,自带饮料喝也不干涉。总得说来,国外麦当劳的汉堡都比中国的大,品质也好的多,供应的品类也丰富。
拿出手机,点了记事薄"无糖可乐"的英文单词,点餐那个女孩看了一脸茫然,只好说了这个单词,我说的不标准,轻易不好意思说。这女孩还是不明白,旁边站着另一位麦当劳男士听懂了,告诉她我要的是什么。我又点“冰淇淋"英文单词,情况依旧,这个点餐女孩可能一点也不懂英文。这时站在我身后一个年轻“老外"凑过来,先用英文问我是不是日本人,见我摇头,又问是中国人吧,我说:?
“Yes"。他马上到不远处,叫过来一个面孔是亚洲人,凭感觉是位中国人,显然是他一起来的伙伴。我先向年轻“老外"致谢,又赶紧问他拉来的这个人:
“会讲中文吗?"
接着一切就顺利了,这个年轻同胞帮我翻译,搞定了无糖可乐、冰淇淋和炸薯条……这两个年轻人真不错,见你不顺利,主动过来助阵,人太好了。这趟北欧之行,我们好几次碰到困难,都是遇到的中国年轻人解的困。中国同胞在国外,互相遇见,即使是面对面,或在某个场合并排坐在一起,都不会搭理对方。有次在苏格士城堡皇家咖啡馆,有位中年中国妇女,与我们邻桌,挨得很近,自始至终她都在喝东西,看一本中文简体书,或打电话,连看都没看我们一眼。不过,依我体会,中国同胞只要主动求助,无一例外都会热情帮忙。
“Yes"。他马上到不远处,叫过来一个面孔是亚洲人,凭感觉是位中国人,显然是他一起来的伙伴。我先向年轻“老外"致谢,又赶紧问他拉来的这个人:
“会讲中文吗?"
接着一切就顺利了,这个年轻同胞帮我翻译,搞定了无糖可乐、冰淇淋和炸薯条……这两个年轻人真不错,见你不顺利,主动过来助阵,人太好了。这趟北欧之行,我们好几次碰到困难,都是遇到的中国年轻人解的困。中国同胞在国外,互相遇见,即使是面对面,或在某个场合并排坐在一起,都不会搭理对方。有次在苏格士城堡皇家咖啡馆,有位中年中国妇女,与我们邻桌,挨得很近,自始至终她都在喝东西,看一本中文简体书,或打电话,连看都没看我们一眼。不过,依我体会,中国同胞只要主动求助,无一例外都会热情帮忙。
昨天去买赫尔辛基去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船票,先在谷歌网站上看了,票价怎么都觉得贵,航程2-2.5小时,每张票300多人民币,如选内舱或更好条件,价码又升上去了。恰好到赫尔辛基南港这一带闲逛,顺便问了问人,找到了出售去塔林船票的地方。这时看到大门口出来个年轻人,边走边打电话,一眼看上去就是中国人。我和太太几乎同时与他打招呼,太太表示有事相求,人家示意等打完电话。我俩英文都不行,预计买船票沟通有困难,这个年轻人刚从里边出来,正好能问明白怎么买这个票。后来当然一切顺利,这位姓崔的年轻人,是天津大学到芬兰的访问学者,老家河北沧州。他又返回售票窗口,耐心了解情况,分折判断,帮助我们搞定了几天后的船票。还告诉上船要提前45分钟,到了以后要自助在这个机器上打票,怕我们不清楚,反复演示了好几次。在他的指导下,我们买的往返票每人15欧,2张票另收5欧手续费,总共花了35欧,相当于270多元人民币。现实证明,网上买票不可取,直接到南港码头买才合适。崔同学后来和我们一起往回走了一段,又在自助售票机帮我们买了2天的公交通票,每张票13欧多点,两天内可任意乘坐巴士、地铁、有轨电车和轮渡。多么好的年轻人,真诚热情,乐于助人,真感谢他。
我们这趟北欧之行,因原法国多次往返签到期,新签了法国5年多次往返签,第一次用新签证,要先到法国。飞到巴黎戴高乐机场,在希尔顿酒店住了一晚,第2天乘火车到巴黎澳利机场。在戴高乐机场买了火车票,进到火车站台,左右各停着一趟列车,有点犹豫上那列才对。正好有位中国人模样的年轻小伙要上车,赶紧凑过去,英文说打扰了,接着问会不会讲中文,得到肯定回答后,弄明白了该怎么上车。一趟车同行一段,这位在美国读博,跟导师来巴黎做项目的翟博士,与我们相谈甚欢,聊了不少美国、法国大学求学,以及以后去向方面的话题。这位年轻人坦诚直爽,心很纯净。一路上都在操心我们在那站下车,还要坐几站,再到什么地方换车。他先我们下车,临走前还数清了我们还要坐多少站,嘱咐别下错地方……
以上这类"故事",在我和太太近些年出国旅行中,遇到过不少。今年在乌克兰基辅机场落地签得到国内孙先生、德国留学申同学的悉心指教。加拿大温哥华乘巴士到美国西雅图,加拿大留学瑶瑶同学一路上照顾关心……不举例子了,那样这篇文章就太长了。感觉中国的年轻人,尤其跨出国门的青春年少,不仅比老一代有知识,有才华,志向远大,更比上辈人有素养、懂礼貌,有见识,会生活。在国外旅行见中国人,除旅游团外,见到的基本上都是会说外语的年轻人,真为他们的朝气蓬勃,芳华四射而高兴,世界真是他们的。年纪大些的人就见得很少,象我和太太这样完全不懂外语,还敢一个劲往外跑,跑来跑去自由行和自驾了50多个国家,简直凤毛麟角,太奇怪了。现代网络技术实际上己解决了世界自由旅行的一切问题,网上中文订机票、火车票、船票,网上中文预订酒店,预订自驾车辆。国外谷歌中文导航走路、乘公共交通、开车,外文翻译软件简单沟通,扫描识别文字都可以,网络寻找餐厅、购物和景区等选项,特别方便。只要你有足够勇气,经济有一定支持能力,都可以毫无顾忌走出来。当然完全不懂外语是个严重缺陷,只能按常规行事,难以个性和深入,尤其不能与当地人聊大天,难以交上朋友,遇到需要交涉的事情就抓瞎。好在最后全能解决问题,该去的,想吃的和愿意看的一样没拉下。况且中国人出来旅游的非常多,真遇到困难,向同胞求援,尽量找年轻人,你懂得,只有年轻人在国外才玩得转,就象我刚才提到的那些事情,提到的那些年轻人。感谢给予我们帮助的年轻人,谢谢你们!
瑞典斯德哥尔摩和锡格蒂纳小镇街拍人物
前一篇:1946/北欧街头的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