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3/石头越雕越复杂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不知为什么,抽的那股筋,现在的石头雕刻越雕越复杂,小小一块石头,通常不到巴掌大,鼓捣的结构颇为"丰盛",层次多变,细节繁复,看上去到处堆彻,让人眼花瞭乱。可仔细一看,却造型无主次,主题不突出,处处精雕细刻,反而到处均等平整,不上不下,不左不右,无主无次,完整规则的让人透不过气来。观者看得头大,无趣,甚至厌烦,雕者却沾沾自喜,得意洋洋,不点不知自醒,万般骄傲又自豪地拿出来在朋友圈狂晒,好事者一味夸赞又飘扬,愈发不知东南西北,飘到天上了。中国人历来喜好当面夸人,顺势捧场,什么都说好,背后可能又是一套,沒人当你面讲真话,听到的都谄媚吹捧。稍有自律者还能分辩一二,不致于头撞南墙还浑然不觉。傻蛋听几次"表扬"就真当回事了,觉得自己确实满不错了,激动的心都要跳出来了。中国石雕就那么个小圈子,向来窝里来回折腾,始终自我娱乐,听不到外边的声音,也不愿意把头伸到墙外看看,与外边隔着"铜墙铁壁",也从没人搭理,所以从来听不到行外的评判与指正,听不到外界的批评和教诲,怎么能提高和改进,一门自理拳脚,自练功夫,何时是个头呀!中国传统石雕本来就有主次不分,处处平等对待,到处死扣的老毛病,缺少美术专业基本功,正经雕塑的实力更谈不上,有几个搞石雕的受过大学美术专业教育,大多是师徒相传技艺,相当多几代人只会雕一种题材,现在感觉这些"本事",愈发"发扬光大"了。
早年巴林石材料便宜时,出了不少大雕件,雕得无比复杂多变,圆雕、浮雕、透雕,镂雕,甚至链雕所用无不其极,恨不得把石头彻底雕穿,雕的处处花枝招展,繁花似锦。现在回头去看,全把石头雕烂,雕毁了。我在深圳五洲宾馆展厅见过一件巴林冻石雕件,高70-80厘米,材质是极好的羊脂冻,通体洁白清透,无一处杂质,可雕得到处零乱不堪,无一不穿透琐碎,细屑繁杂,拙劣的雕工彻底毁了这块好石头。店主开价30万,我没吭声,白送也不会要。这块石头如原石留到现场,这30万恐怕要加一个零。当初之所以把石头死命往复杂了雕,不把石头雕毁不罢休,是因为原料便宜,全靠雕工来增加价值,想卖个艺术增值的价。我这么啰嗦说这件事,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现在老挝石原石便宜,雕个眼花瞭乱,五迷三道,也不外是想让雕刻加大石头价码,绕来绕去躲不开一个钱字,真是悲哀!?
如果是寿山石和巴林石则是薄意为先,不悼石头什么重量,石头都按克计价了,砍悼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即使是圆雕,寿山石和巴林石现在也雕得圆润饱满,永远胖乎乎的,能少用刀就尽量少用,"惜石如金"呀。与老挝石越雕越复杂相比,真是不比不知道,冰火二重天。
石头雕刻贵在相石俏色恰当,虽然完全按传统眼光相石而为,己老的悼牙,审美极度疲劳了,可石头古来只"卖身不卖艺",石头天生美质仍是根本价值所在,躲不过依石质石色创意的根本。永远是恰如其份,更应该是戏剧化夸张地表现石头质与色,雕刻仅是为这种表现“背书",不能"喧宾夺主",太张牙舞爪了。如果一块石头一看就是雕刻为主,抢了戏,看到的都是刀刀铲铲的痕迹,那么这块石头不用说,就知下场如何了。
雅臣藏石收藏的巴林石雕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