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我的藏石-----王炎栓雕巴林鸡血石菊花笼钮章

标签:
收藏文化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大概2009年,我和太太去福州看朋友。行前我们商量好了,这次不买石头,歇一歇吧。
以往每次到福州,都收罗一堆石头回来。我们只收巴林石,内蒙古长大,太太是蒙古族,家乡情结,成长经历,区域匡限,想不喜欢内蒙古产的巴林石都不可能。另外我们与巴林石渊源很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巴林石在国内第一本大型画册,就是委托我的公司设计制作,从那时起,就与巴林石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我们陆续做过多本巴林石公开出版的大型画册,《巴林石》杂志也由我们编辑、设计和制作,己出刊十几年,总共90期了。我还写巴林石博客,拉拉扯扯弄了330多篇,在中国是"念叨"巴林石最多的人,相互牵扯这么多,"常在河边走,那能不湿鞋",顺手弄点石头是很自然的事。
在福州的那一天,到一个好朋友的石头店喝茶,他这几年一直做台湾回流巴林石的生意,极度的火爆,经常是早晨还未起床,门口就"堵"了一大堆人,全是想买石头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巴林石稀啦溅,一公斤上好鸡血石原石在福州也就卖800元左右,几乎全被福州和青田人买去,稍做雕刻加工,就卖给了台湾人,获利甚丰。那个时候大量的巴林石流向台湾。而当时在内蒙古产地巴林右旗大板,一吨鸡血原石的批发价也4万元左右,现在想想差不多等于白送了。2005年大陆巴林鸡血石开始起涨,石头价格一天一个价,到我们来福州的这个时间,己涨了几十倍,人们都是买涨不买落,涨时好出手,能赚大钱。
到这位朋友的店,正赶上一批刚从台湾发来的巴林鸡血石,大家围着个大纸箱,里边装着石头,主人一件件往出拿,这一顿乱抢,都先不问价钱,抓到手里就算自己的。我一下子被现场气氛激发的"热血沸腾",好象钻进了赌场,激情澎湃,早忘了来之前的"誓言",立即加入"疯抢"的队伍。说的有点夸张,其实现场就六、七个人,都是熟悉的朋友,还是互相有些"谦让"。记得我当时拿了五、六块石头,大多是巴林鸡血石,这块王炎栓的菊花蟹自然台纽章,就是其中一块,也是块头最大,10x10cm印面,价格最高的一块,所拿全部石头总体上有个几十万,后来都是我上乘的藏品,在鸡血石最疯涨的年代,增值了好些倍,现在可能又快跌回到进价了,不过还是真庆幸那次"被叫去喝茶"。人生玩的就是心跳,曾经激动过,心蹦蹦跳过,就一百个值得。
这块石头上有王炎栓的署名,我由此注意这个人,生活中总是一些微小细碎,不足挂齿的小事引发关注。网上有王炎栓简短的介绍,称他为“西门派”艺人,与王雷霆、林棋俤等人,继承了林清卿的遗志与薄意雕刻技法,并在传承的同时也发展出自己的特色。这件巴林鸡血石钮章血色不多,特点是块形够大,是个"巨"章。最大的亮点就在王炎栓的雕艺,一团菊花和绿叶簇拥一个玲珑透彻的圆笼,花朵和枝叶舒展、轻巧和漫卷,带来盎然春意,百花齐放的绚烂。那个圆圆轻巧的笼子,应该是装螃蟹的吧,一点海水的湿润、潮甜,一些螃蟹爬动的轻微声响,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安静和幸福……我喜欢这雕刻的精致工细,尤其是笼子镂雕透折的优美,能让硬硬的石头,幻化为花儿朵朵,绿叶蔓蔓的栩栩如生,轻柔绽放,这是怎样的工心和艺意……
雅臣藏石收藏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炎栓创作的巴林鸡血石菊花笼钮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