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8/内蒙古参展"文博会"怎么如此糟糕

标签:
展览时评 |
分类: 杂谈 |
5月11日下午去参观文博会,专意到1号综合馆去看内蒙古馆。惦记家乡,想念故里,关注故乡的一切,那怕一丝一毫,点点滴滴,都不会忽视错过,时时刻刻记在心里。此时此刻,脚步匆匆,目光急切……
记得是2009年8月,我的公司帮助巴林石集团预订下一年度参展文博会的展位,一百多平米。第2年4月又策展,特装设计,捣腾来不少柜子,迎送往来,安排巴林石参展5月份的第6届文博会。这个前后遇到内蒙古文化厅一帮人,他们来操作文博会内蒙古馆的展出,是委托深圳一家展览公司承办。这时我才知道,深圳文博会每年免费给各省市自治区300平米左右展位,但内蒙古一直没参加,拖到第6届才第一次露面。这届文博会开幕式,来了自治区宣传口最大的一位领导。几番往来,己混得挺熟内蒙古文化口一位处长,想让他和这位领导说说,内蒙古的巴林石来参展,可否过来“视察"一下,这挺合理和正常。可这人几番推托,结果当然不了了之。
第2年第7届文博会,内蒙古馆邀请巴林石参展,巴林石集团只来了个老总,当时我恰好国外旅行不在深圳,委托朋友去接机。巴林石方面嫌来回押送石头太麻烦,东西太贵重,他们从不敢快递,都是开车带着保安或警察持枪押送,一路轮替开车,不管多远,都是一口气到达目的地,为保安全,从不停下住宿。这次不想这般"大动干戈",所以全部参展石头都从我这"借用",送石头到文博会现场的公司同事后来对我说,巴林石那位老总说:
“杨总的石头还真不错"。实际上这届文博会内蒙古馆展出的上百块巴林石,等于是我藏品的"个展”。
找到了内蒙古展馆,看了一眼就很失望。整个展馆设计为了突出所谓民族特色,弄了不少飘带式的装饰,效果却分外破碎零乱,乱糟糟分不清是非。进去后发现300平米左右的空间,分配了所有盟市各一块,每个地方的小局部,又被不同的产品分割,陈设的都是极平常的东西。不用说,躁杂和混乱可想而知,完全象进入了一个农村的小集市。出来后我发了条朋友圈:
"这届文博会内蒙古馆设计零碎、杂乱,看上去一点也不规整。300平米左右空间所有盟市都分一小块,又分成诸多"小摊位",都是低端的所谓"文化产品”,一片躁杂纷乱,象个农贸集市。太让人失望了,感觉有点不自在。"
这种不自在是有点丟人的感觉,真不希望家乡文化产业以这种落后的面貌出现。
我的微信发出后,内蒙古老乡纷纷跟帖:
"狗屎上不了台面。高交会也是这德行。每年高交会内蒙馆都是些卖奶食品羊绒围巾等摊位,乱糟糟的像个小集市。”有个朋友说:
"内蒙古的展览基本上就是出去丢人!"还有位老师评论: “跳出内蒙看内蒙,就是这样。” 有位在深内蒙古老友评论:
“我今天才来看展,您说对了,内蒙展位太烂了,真令人失望,好像没有整体部署,都是一小块的小打小闹,也没有真正的好的文化产品,还有不知道卖的哪里的假银饰,还非说是内蒙的,主办单位还好意思写着内蒙古宣传部内蒙古文化厅,真的太差了…就是小商小贩来卖一般都卖不出去的货呢……"
今天参观文博会,我在不少地方停留,对一些好创意的文化产品,留连许久与参展商沟通。拍了许多认为以后有用的东西,抱了不少资料,感觉很有收获。但在内蒙古馆,进去后我只想逃出来,看不到任何感兴趣的内容,满眼都是见过,日常生活所用,熟悉的不得了的东西。看来什么是文化产品,什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在这里还是个沒有被认识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