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6/参观周恩来淮安故居小记

标签:
旅游 |
分类: 杂谈 |
周恩来出生在淮安,长到12岁离开,此后一生没再回来。据说建国后有次乘飞机路过,他让飞机在天上绕了好几圈,一直俯身舷窗前向下张望,说家那棵什么树还在。那时的飞机就是苏制安-24、伊尔-14之类,螺旋桨,能飞得很低,不然怎么能看清院里的一棵树。家人来人,周恩来还问,我家那口井还在不在?
周恩来一向自律谨慎,不回家乡,不是不想念,而是怕这怕那,可能是怕担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名声。这么大的领导如回来,不管怎么低调,也会有些动静。江苏淮安因是周恩来出生地而知名,虽然没有毛泽东出生地韶山那样如雷贯耳,但慕名而来的人还是不少,一年有几百万。当地朋友说,清明时节这里人山人海。中国的红色景区现在全部免门票,刷个身份证就可以进,红色旅游号召力不小。
周恩来一向自律谨慎,不回家乡,不是不想念,而是怕这怕那,可能是怕担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名声。这么大的领导如回来,不管怎么低调,也会有些动静。江苏淮安因是周恩来出生地而知名,虽然没有毛泽东出生地韶山那样如雷贯耳,但慕名而来的人还是不少,一年有几百万。当地朋友说,清明时节这里人山人海。中国的红色景区现在全部免门票,刷个身份证就可以进,红色旅游号召力不小。
早就知道周恩来出生在"大户"人家,来了淮安府署旁驸马巷,看了周恩来故居,还是多少有点意外,总共有32间房,比我原来想象的更为"富有"。这个故居是东西相连的两个宅院,建于清咸丰到光绪年间,全部是青砖瓦木结构的平房。周恩来在这里出生、成长到12岁。我们看了东大院周恩来祖父住房,继母和乳母住房,周恩来诞生地、读书房,还有他提过水的水井和浇过园的菜地。西大院是周恩来二祖父的住房,现在是陈列室,展出照片的200多幅照片,分为周恩来童年、家世和故乡、人民的怀念、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周恩来书画苑、周恩来墨迹碑廊。还有个邓颖超纪念展,邓颖超从来没来过"婆家"。展览中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周恩来在日内瓦谈判艰难,夫人寄去院内摘下的一片枫叶,收到的人有了莫大的安慰。从住地采摘一束花叶,又寄给邓颖超。革命者、领袖也有这样温馨、细腻的情怀……有一件事周恩来后来过继给父亲的兄弟,后又跟几个伯父生活过,离开淮安后先到东北,后又到天津南开读书。我看到周恩来母亲的照片,大发了番感慨。周恩来母亲万氏,小名冬儿,是清河县,也就如今淮安市,知县万青选第12个女儿。周恩来的妈妈端庄、漂亮,周恩来非常象妈妈,英俊潇洒、风度翩翩,标准的美男子。
中国一共有两个周恩来纪念馆,一个在淮安,邓小平题写的馆名。这个纪念馆,实际上是个周恩来故里景区,除纪念馆外,还有纪念岛,以及宽阔的水面和湖四周环形绿地组成。总面积有三十五万平方米,其中百分之七十为水面。纪念岛上建有主馆和附馆,总建筑面积为3000多平方米。另一个纪念馆在天津,名为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我还没有去过,这次委托在天津的大学同学帮助拍些照片。我们这次来周恩来景区参观,是为了筹办一个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的图片展,特地来参观考察。
周恩来故居与江南一带的古民居风格一致,一般都是仿唐风格,格局有点象北方的四合院,不过布局更为紧凑,院落比较小。因为多临水而居,房子为利于通风,内部采光,都开间大,房层高。周家一个院子套一个院子,穿行好一阵,才能走完。全部青砖绿瓦,楼阁凸显,出檐深长,尽显江南民居的纤巧、细润和灵秀。房屋掩映于绿树花草之中,幽静恬适,如果住在这里,肯定心情愉悦。过去闹革命的人,都是富家子弟,有机会读书,见世面,接受新思想。他们放弃优越享乐的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不怕牺牲,革自己阶级的命,真是难能可贵,让人钦佩!
2018年3月28日,我在江苏淮安参观周恩来故居。
前一篇:1784/内蒙古画报培育了我
后一篇:1787/半夜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