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4/内蒙古画报培育了我

标签:
情感 |
分类: 杂谈 |
题 记
此篇文章是应《内蒙古画报》创刊70周年纪念册约稿所写。
1985-1988年我在内蒙古画报社工作3年,担任美术编辑。
1985年,不记得那个月,我调入内蒙古画报社,安排在编辑室,做美术编辑。当时社长是石玉平,是石社长将我调进来,让我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编辑室主任是吉尔格楞,以前就认识,他是我读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时的学长,上学期间在学校多次见过。与我同时调入的另一位美术编辑苏力德,是我大学美术系同届同学,不过他在蒙生班,我是汉生班,文化大课在一起上,专业课则分班,彼此熟悉。
刚到画报,我是个"白丁",对画报设计一窍不通,什么都不懂,全部从零开始。第一次见到反转片、版式纸,头一遭进暗房,见识到冲胶卷、洗照片、放大照片等,到印厂制版下单,印刷品付印也是第一次经历……一切充满新鲜感,好奇的要命,跃跃欲试,也因业务陌生,白花花的空白,满身焦虑和压力。那时没电脑,文字刚有简单的"照排",版式设计几乎全是手工操作,划线、剪辑、贴字、标色等,象个工匠。格楞手把手教我看照片、选照片、剪裁照片,划版式、算尺寸、贴文字相纸、标注说明、标注色彩。带我去印厂熟悉制版流程,了解印刷工艺,熟悉纸张。我记得格楞特别放得开,没来几天,就让我直接上手设计画报版面,初生牛犊不怕虎,硬顶着上,没少犯错,格楞一一纠正、指导,慢慢才适应了工作。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工艺美术,那时计划经济为主之下的中国,对为市场营销服务的平面设计仍感陌生,大学学了一堆漆画、剪纸、蓝印花布之类的传统工艺课程,只轻轻点水般接触过一点书籍装帧设计,也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践。在画报才算真正开始学习平面设计,画报、画册、宣传册、海报、挂历、手袋、包装设计之类都有实践,可以说我是在画报得到平面设计"启蒙",初步学会了印刷设计。这点"本事",让我一生受益,甚至可以说奠定了我人生基础。
1988年底,我从画报"空调"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也就是对方没编制,表面上是调过去,实际上是丢了正式工作,告别了体制,成了"临时工"。有人说我去了"二集体"、"三集体",实际上连这都不如。现在辞别体制平平常,象换个衬衫般毫不起眼,那个年代却非比寻常,极其特例,有点胆壮的象"有病"。敢如此"放纵",是心中有底,之前跑过一趟刚建省的海南找工作,明白了中国经济改革大潮己浪起,不可错过时机。转换个环境,就是去搞经营,所干的事情,大多是弄个商业名录画册,鼓捣个企业样本,出些图书、挂历、台历、地图之类,这些都离不开设计,全凭画报所学,画报打的底子在扛着。1991年10月,我辞职到深圳创业,这是真的"下海"。创办的就是平面设计公司,并一直经营至今,从事的业务前期始终以印刷设计为主,其中有个"小亮点",就是受国务院港澳办直接委托,设计制作了专为香港回归大典所用的大型画册《香港回归之路》,来港参加回归大典的贵宾人手一册。后期又介入展览设计、数字设计、品牌策划,有影响的是《复兴之路》大型图片香港展,《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图片展》、《纪念周恩来诞辰120周年香港大型图片展》。说到底,所有的"折腾",功夫老底子,几乎都来自我的"老东家",早年的学校-----内蒙古画报社,不言而喻,是这里培育了我,给了我打底的知识和力量。
内蒙古画报在当地新闻单位最早从事经营,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搞创收,近水楼台,顺风顺手,编画册、出书、印挂历和台历,"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增加的收入,改善了单位的生存条件,让大家"腰包"鼓了些。我参与其中,自觉不自觉改变观念,渐长经济基础知识,修得理财的初步本领。文化人变为商人,需要改变的机遇、条件,自身也要有悟性和努力,获得"真经",完成这个切实的"转身",才可能真正在商海如鱼得水,许多人就是卡在此处,落荒而逃。可以说就是在画报,我有机遇初闯商海,幸运获得一些经营实践,小有心得,这可能才是我从画报得到最大的锻炼,最宝贵的收获,不然的话,以后所有的变化,一切无从谈起。还有当时的画报是个知识和创作的活跃平台,可联络诸多文化机关、媒体同行,采访和接近社会方方面面,周边围绕大量的文字、美术、摄影作者,有广泛的触摸空间。通过画报的"上串下跳",几年下来,我积累了不少人脉,交了不少朋友,更结下一些铁把"哥们"。与画报曾经的同事吉尔格楞、苏力德、班增春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友谊,从没间断来往,这几位老朋友对我始终倾心关怀,鼎力相助,让我永远心存感激。尊敬的老领导石玉平,我们时常见面,当面聆听言传身教,让我终生受益。我到深圳后,全靠朋友的大力支持帮助,不断关照,才得以生存、发展。虽然我现在还是平平淡淡,离成功相距甚远,但努力过,有付出,也就心安理得了。在中国人脉就是财富,朋友就是金钱,无疑,画报给了我一片友谊和情感的大海,让我在蔚蓝的海面上自由飞翔……
总之,画报给了我很多,很多……
1985年在内蒙古画报社工作,在画画报版式。
后一篇:1786/参观周恩来淮安故居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