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4/深圳"第十三届国石雕刻艺术展"效果太差

标签:
国石展巴林石雕刻艺术展深圳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中国名石雕刻艺术展"原在寿山石、昌化石、巴林石、青田石产地轮流举办,每年一次,己经举办了12届,也就是轮了3圈。这个展览算是中国四大名石级别至顶的雕刻艺术展,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年又轮到福建寿山石举办,不在产地福州折腾了,移师到一线城市深圳来展出。将展览更名为"国石大观-----第13届国石雕刻艺术展"。到深圳来办展,这无疑是对的,四大名石就是要走出来,到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来发挥影响,扩大知名度,推广市场。特别是现在中国宝玉石市场整体低迷,极需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找到更宽广的市场领域。但愿望归愿望,想法虽好,事情如做不到位,并非效果就好,也许是劳民伤财,空欢喜一场。
参加了这个展览的开幕式,参观了展览,四大名石都拿出了好石头,尤其是巴林石,这次参展的石头都特别出色。我还在展览举办的论坛上,被邀请代表巴林石上台,与寿山石中国雕刻大师林飞、昌化石中国雕刻大师钱高潮、青田石雕发展局一位局长,接受主持人提问,相互对话,共同探讨石雕艺术的创新发展,还回答了媒体的提问。不过,这个论坛未设主题,嘉宾所言与论坛意义不搭,东扯一下,西拉一番,不知所云。在场参会的一位寿山石雕刻大师事后对我讲,也就我的发言还沾点论坛的边。我讲了石头雕刻创新要面向年轻一代,要体现在石头的文化产业核心上。
说这次深圳"国石雕刻艺术展"效果太差,就是这个展览展出10天,除了开幕式因来宾多,热闹了一阵外,基本上没人来看,天天空场。一个行业顶级展办到如此地步,可谓惨不忍睹。有位巴林石资深人士评价,这个移师到深圳的展览,还远不如原在四大名石产地展出的效果,至少来看展的人多得多,而且来的还都是专业的商家、藏家。我在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有一些喜欢藏石的朋友,他们都是玩石头几十年的资深行家,但对这个展览一无所知,没得到任何信息。有几位来看展,是我从头至尾数次发消息,打电话,微信定位地点,才得以成行。要是没我居间导引,他们不会知道,更不会来看这个展览。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这个国石雕刻艺术展最该通知到,邀请来的粤港澳石头藏家,别说来看展和参加活动,他们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由此可见策展方对此毫无作为,未做任何努力,根本不知道自己最该干什么。深圳每年的礼品展和香港的国际古董展,展前的几个月,我都会陆续多次短信收到展出信息。临近展期,"一对一"点名道姓的信息会更频繁,只要按要求回复,就会收到快递的免费门票,或告诉去观展会有小礼品赠送。就是这样,我去不去看展,都会因原因种种,充满不确定性。现代社会信息量爆炸,一个人一天不经意,都会接触到几百条信息,对各种邀约、活动、展演早己变得麻木、漠视,甚至讨厌。再好的事,也会因忙碌无视、推托和拒绝。这就要看各类活动组织者的本事和耐心了,持之以恒,不懈努力,还要有创新创意的着数,花出巨大的经济代价的展览推广,才可能事倍功半。中国每年有几百部电影拍完后,直接扔进仓库,根本不会上映。原因简单,是有钱拍片,无钱做推广。任何票房成功的大片,不花个几千万,直至上亿做市场推广,弄个名声大躁,怎么吸引观众进影院。象"国石雕刻艺术展"这样的展览,想让人来看,特别是专业观众来看,办展费用的大头,要用在市场推广上。如果策展方什么都不做,加上这个展览为省钱,用自有物业,在一个偏僻不起眼的地方,不通地铁,交通不便利。就是展览办在知名度很高的热门展地,地铁也四通八达,但不花大气力、大代价做市场推广,有相当的炒作和知名度推广,也会必唱"空城计"。据说深圳国石雕刻艺术展未结束,有的参展方就想提前撤展。对此,我深表同情,没人看的展览,继续展下去毫无意义,空耗时间,提前撤了也罢。
第6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我的公司为巴林石参展做策展服务,巴林石展区面积100多平方特装展出。深圳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晶报》等第一时间都做了巴林石参展文博会的报道,《南方都市报》还做了相当篇幅记者专题评述。《香港商报》也面向香港做了报道宣传。深圳电视台最知名收视率最高的栏目"第一现场",也专门采访和播出了巴林石参展文博会的新闻。那时还没微信,我们联系了深圳移动、深圳联通发了几十万条短信,传达巴林石参展第6届文博会的消息。公司多位同事手持近千位,珠江三角洲专业石头藏家、爱好者的名单,一对一打电话、发短信……为营造气氛,吸引人气,我们邀请深圳数位篆刻家现场为观众刻印,巴林石方面免费提供了上千方小方章、钮头章,现场大排长龙,热闹非凡……我们在福田香格里拉酒店举办的"巴林石文化论坛",深圳文联主席董小明、深圳美协主席梁宇出席。我提这段"往事",不为别的,是想说明深圳是会展重地,会展经济繁荣,有许多有影响的品牌化展览。这次深圳国石雕刻艺术展不怎么样,太过冷落,白忙活一场,原因显然是没选对策展方,不意味着在深圳办展不会成功。台湾统一方便面招人时,有一条铁律,就是绝不招收原在金融行业干过的人,因为方便面是一分一角地赚钱,习惯赚大钱的人干不了这种"可怜"营生。这次策展方背景是个大房地产商,对方也始终用这份雄厚"实力"说话,那么我刚才举那个例子,就不言而喻了。
早在巴林石方面来深圳参加展览筹备会时,我在与来的朋友聊天时,就建议展览的时间应该"搭车",与深圳文博会、礼品展等热门展览同时举办,如推广得当,这样可以借一下观众人潮的"势"。还有展览的地点不可太偏僻,一定靠近当时的那个热门展览。再就是要特别注重市场推广,要在吸引专业观众上下大功夫……
前一篇:1713/惠东双月湾港区滑记海鲜
后一篇:1715/只为那一点点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