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4/换个角度比较中法生活成本
标签:
法国中国生活水准 |
分类: 杂谈 |
前段时间,看了一篇某中国留学生写的中国和法国生活质量比较的文章。这位留学生在巴黎生活了几年,其下的结论是在中国生活更好。拿出的例证是法国的东西如何昂贵,生活成本多么高,而中国却是极其的实惠和便宜。此人还特别拿西瓜做例子。法国一个西瓜十几欧元,而中国一个西瓜仅20多元人民币。且不说不同季节的西瓜价格不可相提并论,除了秋季大田西瓜成熟季节,西瓜才稀拉溅之外,这时我的家乡内蒙古所产西瓜还不到一块人民币一斤,不到10块钱就可以抱一个回来。但其它季节棚产的西瓜,身价就飞上了天,买一个西瓜七、八十块钱平平常。还有不同品种的西瓜售价区别也挺大,像云南产的一种西瓜,自然熟,皮薄汁多,又沙又甜,深圳永旺超市每斤9块多钱,这样的西瓜就是在夏天也要百元人民币左右一个。我上周在香港的City'
super超市,见到日本原产的北海道西瓜,个个用木箱装,售价1000多港币一个。日本的水果世界一流,法国人评价其已到了“伟大创造的程度”。日本的西瓜虽然如此“金贵”,但确实好吃,无疑是全世界最好吃的西瓜。说了半天西瓜,无非是想说明,虽然都是西瓜,但会因季节、品牌、质量价值相差很大,甚至会有天壤之别,不可等同,不能一概而论,这是生活的基本常识。我的大学毕业的欢送会上,班主任老师说,你们虽是一个班同学,但走出这个校门,也许不到10年时间,境况就会有天上和地下的差别。当时并不太懂这话的“份量”,现在早已被生活证实了这是“大实话”。我在公司招聘时遇到一位求职者,问工资待遇有什么要求,对方说了一个挺吓人的数字,显然与其所具实力不符。奇怪为什么,解释竟然是我的同学在某公司就是拿这个钱。这个世界上可能相距最远的就是人与人的差别,人们能接受不相干人的任何飞黄腾达,光辉灿烂。但对熟悉的人,相同经历的人,其身份变化却难以忍受,总想比来比去,这是人性的使然。
我去过巴黎几次,也去过里昂、尼斯、马赛、勃艮地等城市旅行,对法国知道点皮毛。但每次去都匆匆忙忙,难以细致观察,另外没有居家生活过,“柴米油盐”体会不深,不太有发言权。仅以在温哥华的生活经历,想说明如比较生活成本,一定要知其一,也要知其二。也就是说不能仅比较表象,还要看本质,前边例举的西瓜,也是为说明此问题。以温哥华为例,我在那有套公寓,去年分春秋两次各去住过一个月左右。经常去超市采购日常食品,表面看温哥华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大多贵过深圳。但有两点不同,一是深圳特别贵的一些东西这里却很便宜,比如车厘子、蓝莓、芒果之类。深圳进口智利、美国的车厘子差不多百元人民币左右一斤,温哥华则只是个零头,蓝莓的差价也是如此。还有我喜欢的沙拉蔬菜,温哥华不仅品质好,价格也极实惠。至于面包则差别更为“典型”,深圳稍好一点的面包都要20多元人民币左右一个,温哥华2-3个加币就可以拿到一个好面包。巴氏有机鲜奶的差别最大,温哥华3-4个加币可以买2升装的一桶,深圳则40-50元人民币才能买一升装的一瓶。以上为其一。其实最重要的差别是品质。华润旗下的Ole'
是深圳最高档超市,80%左右为进口食品,这里东西的售价普遍贵过温哥华。而深圳普通超市售品则实惠的多,比温哥华超市明显便宜。通过这个事例我已说明了问题,也就是如果按品质来比较,欧洲、北美的生活日常食品、物品比中国要“亲民”,售价低一些。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出国旅游,拼命的买买买!全世界都欢迎中国游客的原因。
【图片与内文无关】布拉格老城广场拍婚纱照的一对新人,新郎不年轻了,俩个人依然很幸福。
后一篇:1585/本来生活网体验不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