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8/微信吹捧人太随便
(2017-04-11 10:07:43)
标签:
时评 |
分类: 杂谈 |
常常见微信朋友圈推介某位画家、某位歌唱家等,以及这个“家”那个“家”。我的朋友圈搞美术的多,宣传画家的就比较多。有些微信公众号,以“公盘”和“发榜”等为名,建立艺术家档案,每期介绍和评论一位画家,挺执着、挺热闹。微信自媒体这种东西,完全可以无疆界,无尺度,任意评品、夸耀,或诋毁、谩骂一个人、一件事。没有什么标准,也完全可以不设底线。这与传统正式媒体,比如公开出版的报纸、杂志、书籍,以及电视台、电台,以及门户网站,最后还有这些"正经面孔"延伸出来的“自媒体”,产生了相当大的区别。
我习惯在网上看到一个热点消息,先去传统媒体系统搜索对证,凡是无法验证,无可搜索,我就不愿意怎么相信了。除非是那些敏感、刺激性的内容,这些传统体制内媒体不敢,不愿意,也不可能触及的内容。传统媒体听命于体制,是为政府服务的工具,一贯僵化死板,但毕竟有个强烈突出的优点,凡社会重大事件,热点关切,传统媒体不经批准、示意,否则绝不敢“胡言乱语”,凡是其公开发声,常常在一定程度上能证明传闻的可靠性。另外,传统媒体及下设的网络传媒,对人对事物总还有个判断尺度和标准,比如对一个艺术家的推介,评论。虽然不是那么完全让人信服,并非完全可靠,也带有这个社会“假大空”的一些痕迹,个别时候也可能“胡说八道”,但总的来说,还是有底线,有专业要求、艺术水准衡量。也就是说有那么点慎重感,那么点理由,不会轻易乱吹一个人,没水准地夸大其辞。我们看到传统媒体宣传一个艺术家,多少还是有些信任。而博客、微博、微信自媒体,没有约束力,完全由个人随心所欲,想夸谁夸谁,想怎么吹就怎么吹,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夸成艺术家,什么狗屁作品也是多么优秀,多么伟大。可以说自媒体有时候对所谓艺术家的评判极其的随便,没有一点门坎,极其荒唐可笑。几乎是个人,有那么几幅画、几幅字,唱了几首歌,写了点文字,就可以上台露脸,被封上各种美誉。事实上有许多人,可以说绝大部分人,根本不够格,与艺术家一点也不沾边,与能称为艺术作品更是距之千里。但自媒体就是这种东西,太随便了,真让人无可奈何!
我们这个社会对艺术家存在两种评判体系,一种是体制、官方的,什么职位、职称、协会、获什么奖,都有一套自上而下的认定和评判标准。比如你想当中国美协会员,你就必须在体制框架下的全国性美展,作品至少参展过3次,这是传统、官方硬性的一种认定方式。我们不能说这种方式就正确、公正,就货真价实,实际上也可能非常虚伪、糟糕。但毕竟其还有相当的公信力,是到达一定艺术水准的一种“评判”。社会上还有另一种“野鸡”式的评判体系,挂着“中国”、“全国”招牌的什么协会、学会,画院,各种主任、会长、院长、院士头衔满天飞,各种峰会、论坛颁奖让人眼花缭乱。但这些所有的一切,都很难拿上“台面”,正统体制、官场也不大情愿或干脆拒绝这种东西。现实生活中也常看到媒体介绍某人时,前边一大串各类“头衔”,名头都很吓人,但你仔细一看,没有一个名称是“正经”的。所谓“野鸡”就是不入流、不被承认、被边缘化,完全在那里“自娱自乐”。这个圈里的很多人都是在刷“存在感”,混个天天露头露脸,吃吃喝喝。有的是为混个身价,好卖自己的东西。都够无聊无趣了。
后一篇:1480/卤鹅吃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