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3/一大堆“头衔”吓死人

分类: 杂谈 |
经常见推介某人“艺术成就”的微信帖子,或是宣传某个什么"家"的小册子,以及某位递出的名片之类,列出一大堆“头衔”,甚至因名片小放不下,还做成好几折,重叠合起来,密密麻麻列的全是这“职务”,那“官位”。说实话,看着真有点“傻”。不知别人有没有耐心看?我历来只扫一眼,从来不会细看。现代社会信息量极大,走到街上不经意就能看到几百个广告,谁也没闲工夫,也没心思去再打量你这堆"破烂",更谈不上会感什么兴趣。另外从传播的角度看,越简单、明确和精炼,越容易受到关注。到处是好,花多叶繁,反而让人眼花缭乱,看不到美的真正所在。一大堆花花哨哨的"头衔",没有一条突出、和打眼,什么都摸不见,记不住,又怎么认识到你的“精彩”。任何知名品牌,无不挖空心思,绞尽脑汁,想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最有竞争力的优势,让人们一句话就能认识、了解和记住自己。从来都不会傻到说自己一大堆好,说自己什么都好,那等于什么都没说。异曲同工,这是人生起码的常识。还有凡一大堆“头衔”的人,上面列出的职务、官衔都花样繁多,跨界很广,以示自己才华多样,啥都能干,啥都优秀。有个人的名片上列着“书法家、画家、摄影家、诗人、品牌策划师”等等,哎呀妈呀!太能干了。但是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一个人一生穷尽努力,都很难干成一件事,很难在一项艺术上有所成就,更别提在更多艺术领域全部“光辉灿烂”了。除非像达芬奇这样的超级大师,在艺术、建筑领域都有极高的成就,这样的人历史上都没几个。敢“无所不能”这样宣传自己,实际上是在说自己有多"大傻",无疑在贬低自我形象,给人造成极不明智、吹大牛,完全不可靠的印象。真正的行家,找人做事,只会选择行业专家,资深专业能手,也绝不会找这种“万金油”。
再就是一大堆“头衔”,其中很有可能有些是“胡拼乱凑”,有的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屁大点的事都当回事,把一些不值一提的初级、低端职位、称号和荣誉,全都搬弄上来,让人看到“不足挂齿”的笑话。还有人把“野鸡”类的学会、协会什么的职务挺当回事,好多这类“组织”,未经官方批准,或已被官方明令取缔。不合法等于造谣撞骗,明白的人一看都会“嗤之以鼻”,更别提对你认可、尊敬了。即使有些是被民政部门准予活动的民间组织,也与传统体制内的相同机构、类似组织,有不同的"含金量",不同的评价体系,举例说一个中国美协会员,抵过多少个野路子所谓的画院院士,面对这种"世事",不能不当回事,但更应该不能太当回事。
最后要说,最重要的是货真价实,比如介绍一个画家,前边列了一大堆吓死人的“头衔”,以及列了一长串得了什么“大奖”、"荣誉",最后一看其作品,糟的不能糟,烂的一地鸡毛。实际上这种情况又比比皆是,十有八九,这不是自打嘴巴、自找挨骂吗。真才实学是吹不出来、捧不出的。真有本事,真有才华,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一句话不说,也会认可你,佩服你,根本不用你先“自吹自擂”一大套。一大堆"头衔",从来都不能说明什么,也从不代表价值所在,拉大旗做虎皮,历来被人耻笑,迷恋于此,说明你除了"傻"还是"傻"。
马耳他首都瓦莱塔街景,我2017年2月8日在此游荡一天。图片1-6幅选自网络,后边是我所拍。
前一篇:1472/换车
后一篇:1474/挂历台历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