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61/我在中学教书

(2017-02-21 15:12:06)
分类: 杂谈
我在中学教书有两段经历,全在内蒙古乌海。这是个依托煤炭资源而建的地级城市,先有煤炭,后有乌海,地名也与煤搭界,乌金成海。这个市由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的海勃湾市,与巴彦淖尔盟(现改称市)的乌达市1976年合并,各取原名字头一字,称为乌海,渊源和时机都颇为恰当。1974年7月我初中毕业,在一个国营农场下乡。这个时间左右,海勃湾市成立第二中学。我在一中上学时的老师季炳林,到二中当教导主任,1975年初将我"借"到二中当美术老师。那时我18岁,初中毕业生,就能教中学,现在看很"荒唐"。但那个年代,师资极度缺乏,特别是美术老师难找,能有个人“顶岗"就不错了。我在一中时是学校美术组长,学生会宣传委员。在校内外的美术老师辅导下,受过专业素描、色彩、速写的系统训练,算是这个时期"学生辈"中画的最好。不然的话,我也不能在3年后,恢复高考时,顺利以小城美术专业课第一,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美术专业。也就是说,我去教美术课,并非一无是处。但多少有点别扭!

我有不少初中同学,到二中上高中,我却成了老师。

1982年7月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回乌海,安排到母校任教。我曾在几篇文章中谈到此时的心情。还是那两栋旧红砖房,还是那堵烂土围墙,感觉生活奋斗了一圈,又回到起点,什么都没有改变,心里沮丧极了,深深的绝望。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什么都是按计划配给,大学毕业生包分配,把你弄到一个工作岗位,就象颗铁钉砸下,根本动弹不得,直至这根铁钉生锈、腐烂……我教初中美术课,没课本,自己想教什么都行,不用备课,也不留作业,课并不多,一个班一周就一节美术课,不过有十几个班,美术就是点缀的一门课,没人感兴趣,工作满轻松。但我心情郁闷、惆怅,想马上逃走,却又无可奈何。为排遣孤寂,我接着鼓捣"老行当",大三时我就开始给报刋写稿,《内蒙古日报》、《内蒙古青年》、《草原》等报刊都发过的文章,《内蒙古日报》文艺副刋还常向我约稿。这个时期给报刋投稿最多,基本都是"美术"这个范围,采用的不少。《外国史知识》、《人民日报》、《新闻战线》、《中学生学习报》、《中国青年报》、《这一代》、《民族文艺报》等都发过稿。《内蒙古日报》文艺副刋用的最多,自从开始用稿,前前后后发过30多篇。前段时间,在深圳见到内蒙古日报老社长万炜明,万社长后调回广东家乡,退休前是广东新闻出版局副局长。这次见面他又提起在内蒙古日报时,曾当过我的责任编辑。在学校某次开全体教师会,旁边坐着校团委书记刘敏英,她正看一份《中国青年报》星期刋,我扫了一眼,上边恰好用了我一篇《文学作品的插图》。耐心等她不翻报纸了,借过来急速浏览了一遍,我那篇东西一字未改。对刘敏英讲报纸上有我的文章,指了指名字,到现在还记得她满脸惊讶,一副不相信的样子,不用说,我当时还真有点小得意。嘿嘿!
我在中学当老师的日子平平淡淡,白开水一样,日复一日,没什么变化。一心想离开,但又没什么办法。其实我有一次机会,开头提到的季炳林老师,这时己官至内蒙古党委组织部副部长,让我去自治区团委青农部,想都没想就放弃了,觉得自己是画画的,去团委干什么。那时真是年轻不懂事,既辜负了老师的好意,又错过了机会。在中学干到第三年时,1984年秋某一天,突然有人告诉我,有个呼市来的人找你。见到来人是吉尔格楞,我认识,但他不一定认识我。上大学时在系里见过他几次,总见他来找蔡树本老师。他俩是同班同学。那时格楞己有相当名气,青年油画会什么的影响挺大。格楞拿出一封信,是内蒙古画报社社长石玉平写给我,大意是我社己决定调你来担任美术编辑,是否愿意,请与来人,画报编辑室主任吉尔格楞协商。事先没有一点消息,没任何人和我说过这件事,太意外了!

完全是喜从天降!

激动的快哭了。不用说是季老师又一次这样帮我,在人生每个关健时期,季老师都对我主动伸出援手,既使是我不懂事,前不久还拒绝了他的好意。太感谢恩师了!一辈子都感激! 我和格楞的友谊自此开始,风云多变,境况几番,但一直延续至今,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调动工作费了很大劲,商调函过来后,正赶上中央发了一个文件,不许从中小学"挖"有学历的教师。当时中国改革开放不久,各行各业急缺人材,中学老师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是社会最缺的人。我的中学老师相当一部分转了行,除了季炳林老师,张志公、王清良、李刚、刘振瑶、别仁甫、朱格珍、李玉庭、张志芳等相当一批老师进入仕途,有的官当的挺大。调动的事拖了很久才办了下来,1985年5月我离开了学校。在这之前还有一件事铭刻在心,调动未有结果之前,学校新换了个周校长,找每个教师都单独谈了话。和我谈了15分钟后,马上表态说:"这不是你呆得地方,你要马上走“。周校长找市教育局,说这个美术老师很糟糕,学校坚决不能要了! 这从另一个角度帮了我,很感谢周校长知遇之情,第一面就认可我,惭愧的是至今我仍无什么作为,庸庸碌碌,愧对季老师、周校长的栽培之恩。

乌海一中教师的经历,现斩不断的是留下了一个"铁杆“朋友。张建平那时教英语,与我同事,学校时相处不错,我离开后一直保持联系。1989年我把他介绍到新华社内蒙古分社,我们是几十年的"死党",是我回家乡,第一时间要"报到",必见的老弟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1460/我的大学
后一篇:1462/住院体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