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聚会越来越多
(2016-08-26 14:48:48)
标签:
聚会 |
分类: 杂谈 |
现在人们特爱聚会,刚刚过去的"八一"建军节,无数个复转军人的聚会,看到微信朋友圈哗啦啦发了一大批这类帖子。周边有不少朋友专门回家乡参加各种同学聚会,大学、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幼儿园同学怎么找到的?真是奇芭。还有兵团、下乡、原单位等等多种名目的聚会,有人就此总结出中国"一大病",战友聚会,同学聚会,高中刚聚,初中再聚,最后小学都要聚。感觉人们在到处找组织,找集体,充满了渴望、兴奋和热情。这种聚会常常是个系列活动,开会、拍照、聚餐、旅游,折腾好几天。之后还要编纪念册,出电视片。我知道最动人的聚会故事,是一位“发达"了的老同学,出资安排全班同学欧洲玩一趟,真大方呀。还有位做生意成功者,大学同班聚会,每位送一部苹果6S。按照通常规律,这种聚会能否聚成依赖3个"动力",首先有位热心者,不厌其烦,契而不舍,持之以恒地发动、组织、劝说,没有这样一个执着的人,很难把散落在"五湖四海"的人招呼在一起。其二要有位“德高望重",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人,在这个群体中比较成功的某位,做为聚会的“招牌",大家都想见这个人,自然有了积极性。还有就是要有人出钱,有能力包揽聚会的一干费用,甚至往返的差旅费,虽然相当多时候,聚会者每人都会平均出点费用,但有人出钱减轻负担当然会受欢迎,来的人就会多些。
为什么人们现在这么喜欢聚会?年轻一些的聚会可能有亲情、友谊,还有些"功利",大学毕业十年后,一个班的同学就可能有天地之别,发展好的自然众所瞩目,见一见不一定能有什么机会。再大的人物都愿意见当初平淡时的熟人,这样自己"差别"的人生体现的最为彻底,最为辉煌。徐才厚官至副国后,哈工大同学聚会都会参加,还和同学们拍拍打打开玩笑,请同学们吃饭。的确人的一生的发展,都少不了关健时刻别人的帮助,"老同学"这种渠道的关照不知成就了多少人。但是现在聚的最"凶"的是接近退休,或己退休的群体,也许没事干了,有大把空闲,就特热衷这件事了,从表面上看,大家可能都会这么认为。
但再想想,每一种社会热潮,都不是"无缘无故的爱",必有其背景和内在原因。为说明这个问题,先讲一个小故事。香港有个知名电影人叫陈国富,他后来被大陆电影制片兄弟华谊请来做电影监制。在到大陆之前,他始终有一件事不明白,大陆的电影拍的很烂,但每年的票房一个劲往上涨。来了之后才明白,大陆观众进电影院,常常不是来看电影,是因为生活太压抑,情感及心绪无排泄释放之处,借看电影来“放松“一下,倒倒"垃圾"。这个故事还可以解释中国人的旅游,每年中国人出国1亿多人,如果你跟团旅行,就会发现人们对"观光"并没多大兴趣,团友之间反倒愿意互相交流"信息"。出国旅行也是中国人"发泄"内心的一种方式,特别是现在中国环保己是灾难,天污染,水不干净,食品不安全。人们都想“逃"出去透口气,过几天人正常的曰子。某种程度上,没完没了的聚会,一拔接一拔,一浪高过一浪,这也是人们没有安全感,想找个"组织"抱个团取暖,想以这种从众方式排遣苦闷、压抑和忧伤。昨天听一个朋友说我要吃肉,要不怎么有力气减肥呢,这看似矛盾和荒谬,也许还真有道理。实际上人们越聚越孤单,越茫然,喧嚣过后还要回到平淡,不能忍受安静,就再去折腾"红火",恶性循环,永远不能过平静安宁的生活。这就如同想用狠狠的“吃肉",换回轻易减肥的效果,造的了吗?
前一篇:1331/"肤浅"使人快乐
后一篇:1333/西班牙海鲜饭米为什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