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煮米饭不简单
(2016-03-17 14:41:26)
标签:
煮饭传统习惯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煮米饭大多数人会看的很简单,无非是水、米、火而已。而日本的寿司界有句话说“舍利三年”,也就是说学做米饭至少需要三年功夫。这并非夸张,只是看你对一碗米饭是什么态度。日本人不仅对米的品质要求很高,从来不吃日本国产以外的大米,对煮米饭也态度非常严谨、认真。正是日本人发明了烧柴火原理的电饭煲,让米饭在电饭煲中煮出更香。所谓烧柴火原理,就是煮火饭时稳火、中火、猛火、间或停火等步骤、顺序掌握严格。据说日本电饭煲风行世界后,带动了日本稻米大量出口。格力老总董明珠最近弄了几种电饭煲煮饭让人尝,不标明电饭煲品牌“盲试“,看似公平竞争,实际上是“伪测试”,典型的哗众取宠。品味好饭要有能力,只有对此有深厚底蕴的人才能品评出好赖,美食评比从来都是专业层面的事,大众只能起起哄。还有如果选的米本身不怎么样,烂米一锅,用什么锅煮又有多大区别呢?
我们淘米一般也就三、四次,但想要煮一锅好米饭,淘洗米则最少八、九次。每次用水要少,并不靠水来洗净米,而主要是靠米粒之间的互相碰撞磨擦来清洗。洗那么多次是为了去掉米粒多余的淀粉,让米粒更加晶莹剔透,更加清爽,并非仅为洗净。
煮米饭之前还要将米适度地浸泡,不加浸泡就下锅的米饭,容易导致米粒表面烂糊或内芯发硬。浸泡多长时间为好,要根据是新米还是陈米。后者要泡的久些,米粒发硬还是偏软,以及米的产地、产季、品种等,针对具体情况再安排浸泡时间,泡过头就不太好了,米会煮的太烂象稠粥了。
煮饭加水一般米与水是各半,中国民间传统习惯是米上加食指头一小结高的水深。但实际情况还是要根据米的状况来判定,究竟加多少水为适量,一种米试过几次才可以确定。传统柴火、煤等明火煮米饭用火分为5个步骤,“稳火加热,强火煮立,中火蒸、闭火闷、猛火熏烧”。所谓柴火烧饭原理的电饭煲就是遵守这个用火步骤。如果仍用传统燃料炊饭,煮饭过程中要及时调整火候。先用稳定一些的火,将米饭锅渐渐加热,接着用强烈些的火让米煮沸,让火粒开始跳动、直立。之后转为中火将米饭蒸熟,然后闷火或改最最小火将米饭慢慢闷熟,让米粒极度澎涨扩张。结束时用最猛的火,让米饭底部稍起焦香,可以增加米饭的香气,这样才能煮出一锅好米饭。
做的比较好的米饭,比如日本人煮的米饭,可以将米的特性全部激发出来,让米饭增加更多的润色和风味,这样米饭的黏度、劲道、润度都会非常好,当然就好吃了。
我在家用日本原装电饭煲,煮从香港带回的日本原产越光大米。煮熟后米饭洁白莹透,粒粒饱满晶泽,吃起来很香。米粒在口中跳跃滚动,黏和又清沥,仅仅光吃米饭就已有了极大的满足,就已经分外香沁爽口,根本不用吃菜,就可以先干干的吃一大碗饭,真是太好了!
说到底不管煮米饭多么有态度,多么坚持严格的步骤,绝不一点马虎,但米饭好不好吃根本还是取决于大米本身的质量。现在可以网购日本原产大米,30多元左右一斤。也可以买北京正谷的五常大米,我试过也非常不错。如果很容易很简单就可以尝一下日本原产大米,以及是用非常讲究的方式煮出的日本大米饭,可以去比较好的超市,买已做成便当的日本熟米饭饭盒,一盒饭不多,售价十几元人民币。中国产大米绝大多数化肥、农药超标,能不能吃都是问题,如何又能煮的好吃呢?能让人吃的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