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5/(旧作拾遗53)看似寻常最奇峭——看王济达的陶瓷雕塑
(2015-12-28 16:21:07)
标签:
陶瓷雕塑 |
分类: 杂谈 |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陶瓷是一种同人们生活联系极为密切的造型艺术,它多用于案头陈设或结合实用。在所有陶瓷雕塑题材中,动物雕塑以它轻松愉快的情趣,和造型生动的艺术效果而最受人的欢迎。
王济达是我区年轻的雕塑艺术家。他的动物陶瓷雕塑题材多样而主题鲜明,结构严谨而变化多端,造型别致而耐人寻味,富有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下面就让我们来欣赏他的几件动物陶瓷作品吧!“松鼠”是一件小巧的作品。作者抓住动物本身表现的善良性格、轻松体态及毛色光润这些特点,在造型上大胆夸张。将小松鼠啃吃松籽这一最富有特征的瞬间动态加以集中表现,突出了这个小家伙童心般天真活泼的稚趣及温和的天性美,使人见而生爱,留恋不舍。在动物自然形态的基础上,作者故意将松鼠的尾巴夸张处理的更长更大,使其形体特征更加明确突出。加上釉色的简炼、概括和醒目,于咫尺之间,形成一种深刻、生动、耐人寻味的强烈艺术感染力。体现了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深刻观察和理解,及较深的艺术素养和造型能力。
另一件大小成对的动物陶瓷“长颈鹿”,作者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再生产过程中的制模、成形、釉色和烧窑等问题,将这件作品造型集中、概括,使动物形体均衡,重心沉着,稳定感很强。作者着意发挥美术陶瓷在釉色上的优势,釉色与动物造型的结合相得益彰。釉色的流动摹仿动物的形态和质感,十分洒脱而又惟妙惟肖,形成一种变化丰富,天然浑成的艺术效果,别开生面,颇有新意。
陶瓷雕塑不仅是观赏品,有的还具有赏用结合的功能。王济达制作的一套陶瓷酒具,酒壶和酒具托盘采用一对雄鸡雌鸡作偶的形象为造型,成套的酒杯也以幼鸡为系列造型。雌鸡卧地顶部巧妙地变化为托盘状,雄鸡身为壶,嘴为壶口,冠为壶盖,尾为壶耳,而这些细部都又以简炼的手法统一在雄鸡主体上,配以红白强烈对比,墨金相间的鲜亮釉色,即有鸡的活泼情态和逼真的形象,又有完整统一的酒具器皿造型,二者浑然一体,艺术情趣油然而生,显示了作者鲜明的艺术个性及在创作上的深厚功力。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