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3/(旧作拾遗51)文学作品的插图
(2015-12-07 18:20:57)
标签:
文学不协调 |
分类: 杂谈 |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插图,又叫“插画”,是指插附在文学书刊中对正文内容作形象性说明的图画。我国插图艺术历史悠久。据考证先秦时的“小说之最古者”《山海经》等古籍本都有插图。唐以后,文字印刷与制版印刷的插图产生。至明代,小说《水浒传》的版画插图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文学古籍中不少的“绣像”、“全图”等都是插图。五十年前,鲁迅先生倡导新兴版画,使我国插图艺术得到了可观的发展。鲁迅先生十分重视文学作品的插图,不仅大力提倡,潜心收藏而且热心推荐介绍。他编辑并自费出版了《死魂灵百图》,并亲自为《朝花夕拾》影描过插图。
插图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文字之不及……”《鲁迅语》
文学作品的插图总要从属于文字内容,但其也有相对独立的艺术欣赏价值。画家要画好插图,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文学原著,直至得到文学作品的感染乃至震动,创作上形成较一致的立意,方才下笔。插图画家往往抓住文学作品中的重要情节,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精心构思,进行再创造。
文学作品的风格是多样的,因而插图的手法也丰富多彩。专门从事外国文学作品插图的张守义同志,作品讲究意境,追求神似,具有装饰性版画的特色。能够表现出不同类书籍的不同特点和气质,为文学作品增色不少。
近年来,文学作品的插图有一个倾向,不管文学内容如何,一概是时髦的“幻觉式”、“重叠式”插图,连有些描写乡村生活的朴实自然的小说,也不例外。这就与原作不协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