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4/餐厅座位的舒适
(2015-09-11 09:37:34)
标签:
餐厅方桌座位客人圆桌 |
分类: 餐厅评论及吃吃喝喝 |
餐厅座位舒适与否,最直接体现在客人能不能“下次再来”。
一家餐厅客位的配备,是依据营业规划,不同的餐类来安排,如是酒吧、西餐、寿司店就肯定会有柜前位。餐厅座位配置的基本原则:“服务分区必须对应整体的空间感”,也就说所有座位不管是否分区,都是餐厅整体规划及环境氛围的一部分,任何一处都不能割裂,不能相互无关。客人无论坐到那个位置,都感觉是坐在整个餐厅里,而不是被那个独立的区域或角落分隔出去了。西餐厅从不设包房,台湾及东南亚的餐厅基本也没有厅房,除了消费及服务人人平等的理念外,还有就是想让客人离不开餐厅的整体氛围。需要特别说明是一家餐厅如果座位比较多,就必然靠设计来做形态分区,应该避免只有单一形态的座位,这样肯定会让空间看起来非常单调。
餐厅的2人桌和4人桌最为重要,这是一拨来客最多的人数。懂行的餐厅总是把2人位和4人位安排到最靠前的区域,特别是餐厅的门脸的位置,这样会使路过的人感觉整个店满客,还有这样带客人入位最方便和最有效。由于人数少的位置最容易上客,这种座位务必要安排到窗前,可以有效地吸引路过的客人。餐厅采光不好或是内里深入,流动不便的地方,就要花很大心思专意设计营造气氛。可以设包厢式或沙发区来吸引团体类的顾客,但要注意与其它餐区适当保持距离,因为这类客人可能比较吵闹。餐厅的二楼很难处理,要点在上楼的楼梯一定要在显要、方便的位置,楼梯务必宽敞舒服,让客人感觉餐厅一、二楼是连贯从容的一体,上下一点也不费劲,对上楼不会望而生畏,觉得十分方便和随意。如果有条件一、二楼还可以设小型天井或局部上下通透处,这样整个餐厅的统一感,通达感就会更好。千万不可坐在餐厅里感觉根本“没有”二楼,也看不到一楼和二楼之间任何关联的设计和安排。所有餐厅都是根据餐种和业态安排客区和座位,一般说来西餐适合使用方桌,中餐则习惯用圆桌。从餐桌情感学来说、方桌可以让人感觉更平等,关系亲密,更便于交流,因为方桌使人不得不挨的很近或面对面地坐在一起吃饭。而圆桌则偏于平均等分,中规中矩,有明显的距离感。集体团聚、成帮成伙式主次有别时,使用圆桌气氛可能更好。还有西餐是每人吃自己的一份,方桌就更舒适方便,而中餐大多是共餐,圆桌就更适合需求。方桌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拼桌,可拼大拼小。一般说来餐厅的双人餐桌不能小于70-75cm,但在国外和香港有时会碰到60cm大小的双人方桌,喝杯咖啡还可以,吃饭就有些局促和拥挤。就是这样的桌子,或120cm左右的4人桌,在香港大多时候还要“拼台”,让互不相识的人凑在一个台吃饭。为了不相互打扰,有的餐厅还在桌子中间加一个临时示意性隔板,象乒乓球网那种感觉。香港人很习惯拼台,而在中国大陆人们普遍不接受这样做。香港的餐厅餐桌只一次就可以“满台”,而大陆至少要翻台一次才事实上能“坐满”。现在一些餐厅开始流行设置超级长桌,可以坐十几个人,甚至20多人。虽然双人以上顾客普遍不愿意与别人共用一桌,但单个及想快速吃一餐的客人对此感觉无所谓。高脚桌的功能是“更快”,想快点吃完东西离开的客人就喜欢这种“高高再上,离群索居”的感觉。这种高脚桌还多靠近吧台,可以更好地与服务生互动。现在许多餐厅还有意设置单人长桌,而且主要安排在靠窗位,这主要是考虑单身客人即使是没有朋友相伴,也会因有个好视野和空间品质来坐一会。人的一生经常要一个人吃顿饭,餐厅总要为“一个人的一餐”怎样更舒适,更心情愉悦而花点心思。
前一篇:1043/居家煮奶茶
后一篇:1045/再吵也能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