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7/(旧作拾遗39)印象派绘画和莫奈

标签:
印象派莫奈画家青年画家油画 |
分类: 杂谈 |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1874年3月的一天,在法国巴黎卡比西纳大街35号摄影师那达的沙龙里,正在举行一个新奇的画展——无名画家展览,展出了三十多位青年画家的165件作品,其中98号展品是署名克洛德·莫奈的油画《印象·日出》画的是美丽的日出印象:辉煌的太阳,冲破朝雾,冉冉升起;水波闪着金光,河对岸可以看到模糊的一排房屋……,画面上奔放的笔触和绚丽的色彩,使观众大为惊奇和反感,也受到一些保守的学院派的大肆攻击和嘲笑。
就描绘物体的逼真而论,早期的西欧油画固然十分精确,然而用色却比较单调,常以一片褐色表现阴影和明暗效果,故有“褐色油画”之称。这样的画实际上不能充分真切、生动地反映灿烂阳光下丰富变幻的色彩世界。到了十九世纪中叶,就是开头说的那批青年画家,在长期户外写生实践中,悟到大自然光和色的复杂微妙的变化,主张根据太阳光谱的七色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并采取在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的创作方法,而当时西欧的观众已习惯于早期油画用色的细致、单纯,乍看这批青年画家作品的风格,当然会感到是违反绘画的“传统技法”。于是人们就根据莫奈创作的名为“印象·日出”的画题,嘲笑这些青年画家是“印象派”。起初莫奈等人听了也不服,后来觉得这个名称却出乎意料地和自己的主张完全吻合,也就接受了这个名称,并以自己辛勤的艺术实践,对绘画技法进行了革新,从而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逐渐赢得了人们的欣赏和重视。1890年前后,不仅法国的画家都倾向于印象派,而且欧洲各国也出现了印象派画家。
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而人们却公认在印象派形成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克洛德·莫奈,他被尊为“印象派之父”。
克洛德·莫奈1840年生于巴黎一个商人家庭,在勒·阿弗尔海边度过了童年。莫奈十四、五岁时就迷上了绘画,成为当地有名的画家,并向勒·阿弗尔一位叫布丹的画家学习,很快就会面对大自然作画,分析研究大自然的景物和色彩。后来,他设法挣钱筹足了学费到巴黎求学深造。1860年,他被征兵入伍,登上了驶向阿尔及利亚的轮船。1862年,莫奈因患重病回到了法国。不久他入巴黎古典画家格莱尔画室学习。一年后,他深感关在画室里失去了真实,就和同伴雷诺阿、西斯莱、巴齐尔一起到巴黎郊外的枫丹白露森林里,以印象派的画法从事外光作业。莫奈的《森林中的午餐》,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他热衷于描写光,而不大注意物体的形状,因而常常不被人赏识,他半生不遇,直到晚年人们才认识到他将迅速变化的大自然景物的丰富色彩,刻划得极为生动、优美,形成了以光色变幻表现其瞬间印象的绘画风格。
莫奈探索了光的奥秘,想要运用色彩把同一场所由于时间、太阳、季节的变化而各异的光线和姿态描绘出来,这是色彩的发明,也是自然的真正再现。印象派作为现代艺术史上最重要的阶段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艺术遗产,“印象派之父”克洛德·莫奈在现代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