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旧作拾遗28)有一股奶茶的余香——版画《工余》赏析

标签:
版画工余牛群画面背影 |
分类: 杂谈 |
这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于《中国青年报》、《内蒙古日报》、《外国史知识》、《草原》、《民族文艺报》、《新闻战线》、《呼和浩特晚报》、《中学生报》等媒体。1991年9月又结集出版于新华出版社《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之后“美好生活的赞歌”、“看似寻常最奇峭”两文被收入湖南美术出版社的金高、王济达两部作品集。
不久前,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第七届版画展览会上,我区蒙古族青年版画家田宏图一幅不大的版画《工余》,虽算不上惊人之作,但却有动人之处。
《工余》描绘了几位放牧归来的蒙族小伙子。他们待牛栏归栏后,正在倚栏休息,默默而专注地注视着牛群的瞬间神态。画面描写的场景在牧区极其普通,毫无奇特之处。作者将这个平平常常的事情,平平实实地写来,不过勾勒了几个人物的背影,但就在这平实的画面上含蕴了真挚深长的情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面对满栏膘肥体壮的牛群,作者一点也没有描写人们的面部表情是怎样的兴奋、喜悦,更没有象这类题材创作惯常搬上画面的那种直通通的腾观动态。可是人物那纯朴、健康、塑像般沉静的宽阔背影,却使人感到那么亲切、熟悉和可爱,好像他们就在你的身旁,不能不唤起你丰富的联想。你越是回味牧人对生活和劳动那还总忘我的深情,那种把牧群当做人们劳动精神创作物来由衷赞美的高尚爱心,你就会一步步地走进他们那善良的心底世界,就越是无法不为他们那闪耀美感光辉的挚爱所折服,不由得同他们一起陶醉在丰收的喜悦及对未来憧憬的浓重意境中……。平实之中表现了不平事的耐人寻味之处,好似一碗虽清淡的奶茶,品茶后却留下了淡淡余香,耐人细细地回味不已,这大概就是这幅画吸引人的地方吧!
从这幅作品不难看出,作者虽写人情,但不写人的面部表情,而只写了人的背影。在背影与牛群之间留下了“空白”,让观者自己去嚼味,思索,用想象来补充人物的形象美,是观者“感觉到”画面人物此时此刻可能出现的各种面部情态特征,进而引起更为幽远、丰富的联想。在这种联想中感觉和体验到比直观的美更含蓄,更凝集,更强烈的美,从而补充了画面的意境和气势。人们在这种审美想象中获得美的愉悦,也增强了作品的美学价值。这种艺术上以无胜有,以虚寓实辩证法则的运用,使这幅作品产生了震荡人心的艺术魅力。
由于采用了即兴速写式的构图,这幅作品在形式上新鲜感很强。人物虽然都是背部,但由于倚、坐和靠各种姿态不同,动势上仍有丰富的变化,无呆板质感。背景中拥挤的牛群与默默的人物形成了动静和密疏上的对比,形成一种有节奏的韵律关系,给画面带来了生气。画面所用的木刻刀法粗壮朴实,黑白对比强烈,与作品内容十分和谐。作者田宏图同志长期在牧区工作和生活,创作十分勤奋。他的版画《出猎》,前一时期曾获《全国青年画展》二等奖,也是这个画展我区唯一的获奖者。在今年年初的《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览》会上,他的版画《喜待牧归》又获佳作奖。无疑,这是一位崭露头角的蒙古族青年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