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国内外旅行见闻 |
欧洲许多国家城市都是几百年的老建筑,我去过的捷克克鲁姆洛夫小城,中世纪创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成型。到现在几乎未动分毫,完全是当年的模样。弯弯曲曲的小街巷地上铺的鹅卵石,己被人踩的油光水亮。人家保护的好,留下岁月的痕迹给你看。时常是这样:30年前你去过某条街一个小咖啡馆,30年后再去这个咖啡馆还在,而我们过几年再去一个地方,就找不到了,或是被拆了,或是换了面貌。日本天皇年轻时在巴黎一家餐厅吃过血鸭菜念念不忘,当时这个菜编号是4000多,过了25年他去巴黎访问,旧地重游到此,又叫了这个菜,编号己是40多万了。这么久还可以原汁原味地“重温旧梦”,真叫人感慨!前年去马德里,第一餐就去了Botin餐厅,这家以烤乳猪知名,但这里更声名显赫是其1725年开业至今一直未关门,是全世界最古老的餐厅,到这吃饭完全可以等同是拜访一家西餐“博物馆”。来过的人无不印象深刻,永生铭记。但就是因为欧洲整座城整条街都是老样子,对陌生来访的人来说也平添了许多困难。
去年和朋友自驾中东欧6国,到波兰古城克拉科夫己近傍晚。手机谷歌导航己告知“到达目的地”,车停到路边,却怎么也找不到原预定的酒店。下车分头去找,我在相邻街道拦住3个“老外",我不会讲英语,不会“说话”,实在分不清其是那国人。伸出手机指着屏幕上显示的酒店英文地址,表示怎样找这个地方。其中一位年轻人掏岀手机,录入我给的地址,鼓捣了一会---明白他也用导航搜索,之后挥手先左拐后右拐示意我如何走。这又指回我们的停车地点,困惑呀!顺便说一句,网络的发达,使问路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问谁不管其是不是当地人,熟不熟路,都可以马上用手机给你搜索。我们一路上遇到此种情况无数,这个世界变化真快呀!让原来不容易,好周折的事,演变的如此简单、轻易……。最后还是我们另一路“人马”恰巧问路问到了酒店的前台,可笑的最后弄清酒店就在停车处的马路对面,不过一条窄街的距离,几个人东问西问还楞找不到。这个酒店也太掩蔽了,即使是站在其门前,也难发现这还是家酒店。门口没有任何酒店的特征,大门与整栋建筑垂直,并且房门紧锁,门前空无一物,所见与这条街其它民居大门完全类似,陈旧斑驳,毫不起眼。就是站在酒店门前也要非常努力才能看到酒店的招牌,挂的很高,大小却如A4纸般。这还算不错了,欧洲的许多高档餐厅连招牌都没有,只有一个门牌号,去了要使劲敲门才开。我们住的克拉科夫这地,还是到到网推荐的城里数一数二受欢迎的酒店,里边的环境、氛围、情调确实不错,舒适度和服务也很好。以中国人的思维,这样的酒店外表怎么可能如此“寒酸”呢。但在欧洲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非常有名的商业街,如果其置身古老街道,招牌也是超小和不起眼。如找地方那条街那个巷网络导航很准,但“最后一脚”的精准却常颇费周折。其实原因也简单,欧洲的老街为保持传统风韵,不破坏古老面貌,不允许商业招牌过大过招摇而“喧宾夺主”。我觉得这样非常好,维护保持百年以上老城的原貌,让人们看到凝固的历史,这是真有文化的表现。
我在去年10月到过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看到城市的绿化都是自自然然生长的树木和花草,好象在野外随意能看到的自然景色一样,几乎见不到太多人工的装饰,让人感到说不岀的亲切和温暖。而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园林美化,永远是光鲜靓丽,却只能表面看远远看,因为从未走入心里。
去年和朋友自驾中东欧6国,到波兰古城克拉科夫己近傍晚。手机谷歌导航己告知“到达目的地”,车停到路边,却怎么也找不到原预定的酒店。下车分头去找,我在相邻街道拦住3个“老外",我不会讲英语,不会“说话”,实在分不清其是那国人。伸出手机指着屏幕上显示的酒店英文地址,表示怎样找这个地方。其中一位年轻人掏岀手机,录入我给的地址,鼓捣了一会---明白他也用导航搜索,之后挥手先左拐后右拐示意我如何走。这又指回我们的停车地点,困惑呀!顺便说一句,网络的发达,使问路变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问谁不管其是不是当地人,熟不熟路,都可以马上用手机给你搜索。我们一路上遇到此种情况无数,这个世界变化真快呀!让原来不容易,好周折的事,演变的如此简单、轻易……。最后还是我们另一路“人马”恰巧问路问到了酒店的前台,可笑的最后弄清酒店就在停车处的马路对面,不过一条窄街的距离,几个人东问西问还楞找不到。这个酒店也太掩蔽了,即使是站在其门前,也难发现这还是家酒店。门口没有任何酒店的特征,大门与整栋建筑垂直,并且房门紧锁,门前空无一物,所见与这条街其它民居大门完全类似,陈旧斑驳,毫不起眼。就是站在酒店门前也要非常努力才能看到酒店的招牌,挂的很高,大小却如A4纸般。这还算不错了,欧洲的许多高档餐厅连招牌都没有,只有一个门牌号,去了要使劲敲门才开。我们住的克拉科夫这地,还是到到网推荐的城里数一数二受欢迎的酒店,里边的环境、氛围、情调确实不错,舒适度和服务也很好。以中国人的思维,这样的酒店外表怎么可能如此“寒酸”呢。但在欧洲这种现象比比皆是,即使是非常有名的商业街,如果其置身古老街道,招牌也是超小和不起眼。如找地方那条街那个巷网络导航很准,但“最后一脚”的精准却常颇费周折。其实原因也简单,欧洲的老街为保持传统风韵,不破坏古老面貌,不允许商业招牌过大过招摇而“喧宾夺主”。我觉得这样非常好,维护保持百年以上老城的原貌,让人们看到凝固的历史,这是真有文化的表现。
我在去年10月到过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看到城市的绿化都是自自然然生长的树木和花草,好象在野外随意能看到的自然景色一样,几乎见不到太多人工的装饰,让人感到说不岀的亲切和温暖。而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园林美化,永远是光鲜靓丽,却只能表面看远远看,因为从未走入心里。
前一篇:844/巴林石与老挝石
后一篇:846/设计是一种情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