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829/旧作拾遗(17)精美的蒙古族民间图案

(2015-01-24 15:54:14)
标签:

图案

蒙古族

民间

纹样

牧民

分类: 杂谈

这部分写蒙古族民俗的文章上世纪80年代,也大都发表于《内蒙古日报》、《呼和浩特晚报》的草原文化专栏上。后收入我的作品集《现代日用品的美》一书中。此书1991年9月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发行。我对蒙古民俗没什么研究,当时写的也比较肤浅,在此仅算是个简单回顾吧。

 

图案是一种具有装饰性的实用性的美术形式,是工艺美术在形式、结构、色彩上预先设计的纹样。有着悠久文化艺术传统的蒙古族人民,早就产生了与本民族社会历史、风尚习俗、地理环境及审美要求相适应的民间图案艺术,这些广为散见于牧民生活衣食住行必需品之上的即实用而又美观的图案,标志着蒙古族人民的勤劳勇敢和高度智慧,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和善良的性格,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一朵绚丽花朵。

 

新近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蒙古族民间图案》一书,共收录了作者阿木尔巴图先生十几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收集整理的蒙古族民间图案二百九十多幅。其题材范围之广,涉及历史年代之长,纹样数量之多,都为国内已出版过的有限几本同类书籍所不及。从这本图案集中,我们更能体会到蒙古族民间图案特有的十分庄重、纯朴和优美的艺术特色。

 

蒙古族民间图案区别于本民族其它绘画形式的艺术特性,首先在于它带有实用性、生产性的独特语言和鲜明形象。象蒙古包外形上装饰的图案,以画稿来说仅可以做为一种手段,一道生产工序,而重要的目的是通过一定材料和生产工艺过程制作出成品,这样诞生的蒙古包,即顺应了草原民族有特点的生产实用客观规律,为人们创造了物质财富,又因之同时给予美妙匠心的艺术创作,而产生了实用的艺术装饰价值。

 

从牧民骑乘的“马鞍座垫图案”上可以看出,设计者以活泼生动的艺术方法及美的形式,着意融洽这一牧区实用品和其在制作上的技术要求。从而可以使一图案最终完成两种基本社会职能;满足牧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和精神上的美感要求。因此,装饰性又是蒙族民间图案的又一显著艺术特色。

 

形式是构成图案美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蒙古族民间图案由于它本身的实用和装饰的需要,十分讲究对生活加以高度概括、夸张和提炼之上的美的表现形式规律。清代蒙族图案中的“银壶图案”放射性整齐排列的线条左右相称,长短相形;花纹前后相通,大小相称;造型主次相应,虚实相生。很有均齐亦见平衡,对比且有调合的形式美感。银壶本身活泼的龙形纹饰及龙头壶手,在图案统一中的变化。“卷草纹图案”,受到长期从事畜牧业的草原牧民的特殊喜爱,这幅单独纹样,看似如同微风荡起的层层草浪,节奏明快而又流畅。旋律的稳定,线条本身的丰富和圆滑,组织的严谨,又宛若秋天的乐章,唤起牧人的丰收喜悦。此外,线、面渐次推移的组合运用,有规律的重复,体现出图案节奏与韵律的关系,给人一种美的律动之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