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741/真正的巴林石雕刻艺术家——记年轻石雕艺术家谢麟

(2014-01-08 15:27:25)
标签:

杂谈

分类: 巴林石漫谈

第十四届中国巴林石文化节期间举办了福建十位年轻雕石艺术家的巴林石雕刻作品展,参展艺术家中在巴林石藏界最知名的无疑是谢麟。这是因为在福建只注重寿山石传统雕刻的习惯“氛围”中,谢麟不仅是最早投入巴林石的“先行者”之一,更几乎是专雕巴林石的艺术家。作品问世也最多,“大概有近千件吧”,谢麟在采访中说。因此谢麟毫无疑问是位名符其实的“巴林石雕刻艺术家”。其在巴林石雕刻艺术方面的“擂主”地位至少目前无人能及,知名度、影响力可以说在巴林石范围内尽人皆知。在谢麟的带动和影响下,福建越来越多的年轻石雕艺术家开始投身巴林石雕刻艺术创作,这也才有了今天这个集中展示年轻一代创作巴林石优秀作品的展览机会。如此说来谢麟应该是巴林石艺术雕刻创作水平整体大为提升的“有功之臣”。应该指出:寿山石雕刻现在相对资源缺乏,好石头则更为稀少,连一些知名的老艺术家都机遇困难,更别提年轻人有缘“舞刀动枪”了,因而大家纷纷转入好石头依然遍地的巴林石雕刻也是必然选择。在某种意义上以谢麟为代表的福建年轻石雕艺术家群体,既以他们不断的创新和精彩创作,整体提升了巴林石雕刻艺术水平,为巴林石增添了许多优秀的雕刻艺术作品。对扭转以往巴林石“重材不重艺”不良风气的改变,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可以说近一个时期许多巴林石好石材大都开始委托优秀石雕艺术家来“锦上添花”,尤为可喜的是这似乎已形成一种风气,这样我们一直在提倡的巴林石通过艺术创新提升艺术价值就有了实实在在的落实。另一个方面,福建年轻雕艺家们也只有将巴林石等“他山之石”作为创作选材,才有更多展艺才华的机会,才能有更好的艺术价值回报。寿山石给不了的巴林石一定能给,这无疑是个双赢的局面。

 

没见过谢麟的人,看到其作品如此造型古雅俊逸,坚定沉稳,挺拔有力,同时又不失形态洒脱、风格清新,如此成熟、精进,让人都以为他是怎样的“老道”。其实谢麟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自幼成长于被誉为“雕刻之乡”的福建莆田。见过谢麟就知道这还是个非常谦逊、朴实,还略略有点腼腆,经常斜挎个“书包”的“高中男生”。谢麟的父亲早年经营巴林石,经常往返于内蒙古和福建之间。他自小见惯了巴林石,这也许在冥冥之中已注定了谢麟与巴林石一生有缘。加上莆田传统的木雕氛围,耳濡目染,谢麟很小就对石头雕刻感兴趣。十二、三岁就自己找石头刻印来玩,没有刻刀就把锯片弄断磨成刀,也不懂得模仿,随性而刻。后全家从莆田迁居福州,来到雕刻艺术更为天地广阔之地。1994年谢麟14岁就开始到父亲的小雕刻工厂学习寿山石圆雕。在孩子年幼时送去学艺,这在当地是一种古老的风气,当然这也是不少人家为谋生不得已的选择。一直喜欢雕刻的谢麟此时却“如鱼得水”。他虚心向“前辈”学习请教,刻苦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雕刻基本功,很短时间就基本掌握了寿山石圆雕、浮雕、薄意等的雕刻技法。他还找来不少艺术、美术类的书来看,拼命补充所欠缺的艺术创作知识,开阔自己的艺术欣赏眼界。哪些雕刻传统古代人物的作品尤其让他着迷,以后他的作品就一直主要以“古风”为题。

 

一年多“学徒”生活很快过去了,谢麟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雕刻天份,以极快的速度熟悉和掌握了圆雕、浮雕、薄意等雕刻基本技法,并开始了独立创作。第一件作品是“达摩”,当然是“万事开头难”的痛苦过程。没有头绪,无从下手,一直在苦苦思索,费心琢磨。最终用时一周在不断解决困难中完成了这件“处女作”,并很快就被台湾人买走。谢麟能在雕刻艺术上如此迅速提高进步,得益于他与雕刻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热爱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学艺时福州浓郁恒久的寿山石传统艺术氛围的“烘焙”,正所谓“环境即是人生”。除了孜孜不倦,刻苦努力外,不可否认谢麟一拿起刻刀就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天份。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上天赐予某种特别的才华,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象谢麟这样“幸运”地发现自己的天生所长。在研习传统之中,他还想到要在艺术上有所创新和突破,2002年来到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学习素描、色彩、速写等绘画基本功,以及师从名师学习国画和雕塑艺术。系统正规的艺术教育,让谢麟的艺术创作功底更为丰厚、扎实,更开阔了艺术创作思路,启迪了他内心深处跳跃的艺术灵感。从此谢麟的雕艺作品在传统底蕴中开始注入时代的创新精神,尽管题材依然是一贯的“老旧”,但一看就是“现代”的作品。因为这些作品充满了现代人的审美趣味,新潮时尚的气息。欣赏谢麟的巴林石雕刻艺术作品,能感受到其对巴林石材的特性、色彩有着深入充分的了解,作品总能因材因色而构思和创意。特别是针对巴林石一石多色变化丰富,材质色脉、色雾较多,以及有千变万化的复杂纹理。专意构思创作造型结构多变,形态构成丰富,细节多处深入,以及色彩随形应变,多色多“俏”,细分色域等圆雕、浮雕作品,充分挖掘出巴林石色和材质的独特个性和天性之美。可以说谢麟独特的雕刻艺术专为巴林石而生,专为巴林石大放异彩。谢麟的巴林石雕作品,既继承了传统内蕴又包含了创新精神,虽然作品大多“古香古色”,与古时风雅之士在不断隔空“对话”,但又充满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自我独特艺术灵感和生活情趣,显现出时代的蓬勃朝气,时尚的韵味。经常伴随古代辟邪器物出现的古兽个个造型雄浑古朴,线条挺拔有力,筋骨刚劲,肌体强壮。形体犹如音乐般流动和回转,节奏流畅舒展,韵味无穷。雕刻技法和纹饰汉唐石刻风采犹存,充满了古老原始、内在本来的质朴美感,以及生生不息的自然力量。刀法细腻精致,收放有度,扬顿自如,尤其开丝技艺炉火纯青。每件作品都华美俏丽,有着强烈的现代美感。这些都让我们感到谢麟的作品十分亲切感人,就象谢麟这个“大男孩”本人,青春洋溢,朝气蓬勃,艺术范儿十足,充满生命力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