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扁担”菜摊
标签:
动态平衡大巴深圳街头保安熟了 |
分类: 杂谈 |
公司的院子内门口左侧每天上午必有一位大婶摆开菜摊,有蔬菜、水果、鸡蛋等,甚至有时会有活鸡活鱼,琳琅满目一大堆。公司搬到这里办公已有4年多,天天见到这个“摊”从不例外。院里的老保安告诉:这个大婶在这里这么张罗已有十几年了,可以想象和印证从年轻到中年的时光流淌,其中包含着怎样的坚持和艰辛,以及这个大院这里的人的时间、环境、情感的一个记忆。
据说这位大婶家住东莞,每天用扁担担着担子乘大巴过来。象她这样挑着担子卖水果的女人在深圳街头也常能碰见,这位大婶所不同的是不去“游街”,只是固守一至二地——说她上午在我们院里,下去则固定去另一处。卖的东西也丰富的多,顾客绝对是老面孔,熟地不能再熟。我所感慨的不是这些,而是一个人能坚持十几年天天往返路途六、七十公里,风里来雨里去,挑着沉重的担子做同一件不容易的事,不由让你心生敬佩。一个人做一件事不难,十几年坚持不懈做一件事,就是一种不寻常,一种精神,一种生存奋斗的典范。我从来自己不买她的东西。太太则经常弄点青菜、水果,西番莲鼓捣的最多。这种水果有一种似臭非臭的味道,有点像榴莲那样“惹怪”。买了一定要放几天,由青和硬放的变黄变软了才好吃。混熟了,太太路过时她也会喊着让买些东西。很多时候进出院子,我看到“摊”前空落无人,不免心有触动,经常会叫公司办公室的人买些水果派给全体同事来吃。不时常买些她的东西,似乎觉得有些对不住,有些辜负,总之不太对劲。也许这就是这种“摊”的营销手段,每天把一种生活场景和一个人的生存展览出来,久而久之成为这个环境真实、持久不变的一部分。生活在这个院子的人当然也无可例外地在这个“一部分”中,形成一种必卖必买动态的平衡。真正的生活并不在片段和仅有上,可能恰恰在所有行为不可分割的一个动态平衡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