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2/看“面条之路”电视片

标签:
文明食品碗面阿拉伯人根本 |
分类: 杂谈 |
“小兄弟”金威推荐我看韩国拍的电视片“面条之路”,说比“舌尖上的中国”拍的好多了。看了几遍,颇有同感。这是一部探究1500年前面条起源,后因丝绸之路流转全世界的片子。我看完最直接的效果,就是想马上吃碗热腾腾的面条。别的不说,电视镜头把面条拍的太美了,激起你对面条强烈的欲望。第一次看完已近夜半,抑制不住爬起来摸到厨房,恰好前一天买了一包台湾产“一把手”刀削面。热水煮10分钟捞出,然后盖上西红柿炒鸡蛋卤,吃的那个香呀!当时觉得如不马上吃碗面,就太不配看“面条之路”了。顺便说一句,台湾产的这种干面,有点象古时西西里岛的意大利人和现在的伊朗人,把鲜面做好后挂在室外晒干的那种感觉。口感接近挂面和鲜面之间,加上面粉质量比较好
“面条之路”大概说面条起源于现在的中国新疆。为什么说“现在”,因为1500年前那里还是另外一个国家。考古学家在火焰山下发现了几十个1500年前的大墓穴,在其中出土了一碗条状面条——幸亏这里极热极干燥,否则怎么会保存下来这碗“面”。这个地方那么早为什么就吃面,是因为游牧的高加索人带来了小麦。面包先出现在火焰山下,然后传到中国,在中国发扬光大,变化出千般花样。再往后顺着丝绸之路传入阿拉伯地区,喜好游历的阿拉伯人又把面条带到意大利西西里岛——那里有座很大的清真寺,上面画的壁画就有面条制作。片子特意说明了意大利面由此产生和发展到欧洲,以及全世界。全然与马可孛罗没有关系,也就是说意大利面并非中国传入。这两天看深圳电视都市频道一档讲饮食节目,那个胖老大妈还在信誓旦旦讲意大利面是马可孛罗由中国带入意大利,让我真是无语。其实这几年媒体已经多次刊文讲清了这个问题,过去不知是那个家伙想当然这么讲了,“一言兴衰”至今天,不少人依然这么响当当的“自恋”,可悲!
“面条之路”告诉我们与面条相关的历史和知识,纵横千百年,横贯五大洲,看了获益匪浅。而“舌尖上的中国”讲的是食物的特色,以及与人的情感,唤起无数的“民族自豪感”。其实凡讲到吃,任何老外都几乎哑口无言。因为中国人与吃关系最密切,最热衷吃,而且人人都是吃和做吃的高手。唤起人们“舌尖上的中国”,最有号召力和成效。但可悲的是我们高兴了半天,却依然只有“舌尖上的中国”,而缺乏文明强大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