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巴林石组织形式
(2011-04-29 19:44:06)
标签:
名石巴林奇石馆中国巴林石永远有新鲜杂谈 |
分类: 巴林石漫谈 |
在中国四大名石中,巴林石的组织形式最为独特。寿山、青田和昌化石无论在历史上允许的开采期,还是现在的禁采期,其组织形式都是分散、单独的。也就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这三大名石的采矿、雕刻加工及运营都是由众多分散独立的小商家分别完成。不仅没有一个统一的经济组织来领导经营、规范管理和策略市场,就是在生产环节中也未形成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强势龙头企业,始终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这样当然有经营灵活,行动快捷,风险较小的好处。但也有经营无序,效率底下,滥采乱挖,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事实上也正是因为无组织无纪律众多分散小团体的乱挖乱采,导致三大名石的资源与环境遭到极度掠夺和破坏,致使石头资源几近枯竭,形成的极大恶果,这才促使三大名石所在地政府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禁止再继续开采的强制措施。
在巴林石历史上清代、民国、抗战时期都有零星采掘,自1973年恢复规模开采之始,当时管辖赤峰的辽宁省政府就规定生产和经营为“国营”。当地政府为此成立巴林石矿,1985年巴林石矿又与巴林右旗工艺美术厂、木工厂合并成立工艺美术公司,专事巴林石矿山生产,巴林石加工及市场运营。1977年巴林右旗工艺美术公司改组为巴林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现在则是一家完全市场化的股份制企业。无论组织机构如何变化,巴林石矿山的专一采矿权,巴林原石的专营权都没有改变,始终归巴林石集团所有。这就有效地保证了巴林石矿山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从没有被滥采乱挖。特别是近十年来巴林好石头资源市场紧俏,价值也日益升高,石头越来越变得十分“金贵”。为了更有效保护资源,能够长期生产效益,也为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一部份宝石资产,同时为了让品质优秀的宝贵石头更具应有的价值。巴林石集团开始限产和惜售,逐年递减产量,这几年的平均年产量都控制在十几吨,至多二十多吨。非常有效地保护了资源的永存长续,使巴林石新品每年都能适量源源不断供应市场,保证市场永远有新鲜石头产品参与流通,让市场持续充满活力和交易旺盛。仅从这点上巴林石就具有了其它三大名石所没有的最重要的竞争优势——永远有米下锅不会饿着,而其它三大名石早就面临要“无米之炊”的困顿之境。从市场规律来看,一种宝玉石如果没有新品上市了,原来出的东西势必慢慢都要流入藏家手中只进不出,这样这种宝玉石就会在市场上逐渐沉寂,甚至无声无息。可能要等个几十年这些“宝贝”才能从藏家后代手中出让,短暂的一段“热闹”之后,又是一次漫长的轮回,从这个角度说中国四大名石唯有巴林石今后最有发展前途。
正因为巴林石行业历来有统一的“最高领导”——巴林石集团,巴林石市场从开始起步就有明确的生产规划和市场营销策略,生产与营销都一直稳步发展。特别是20多年来巴林石集团做了许许多多宣传推广巴林石的事。1995年8月28日巴林奇石馆落成并正式开馆,藏有巴林石至尊——巴林鸡血王石,巴林奇石馆现仍是巴林石精品藏量最丰富的展馆。2000年在北京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大型的巴林石展,现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出席。这是巴林石第一次以丰富多样的品种,顶尖至极的精品,超强的展出规模亮相首都,这是一次华彩至极的初绽。自此以后巴林石集团以企业为整体形象,以巴林石品牌宣传为先,组织或参与了许多很有影响的大型展览,如每年一次的北京珠宝展。在北京、长春、福州、上海、浙江都举办过巴林石精品展。西冷印社每次有关石头的重要展览与活动巴林石均悉数到场,巴林石集团编辑的第一本大型画册《中国巴林石》,就是西冷印社出版发行的。2001年9月1日巴林石参加中国宝玉石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石候选石精品展销会,就是在这次展会上,巴林石被评为中国候选国石之一。2010年巴林石集团又首次参展在深圳举行的中国第6届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这是国家最顶级的文化产业交易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刘云山均到场视察。巴林石展出获得极大的成功,引起轰动。巴林石集团还投拍了电影《巴林石传奇》,赞助2003-2004年鲁能杯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巴林石集团还编辑并正式由西冷印社、新华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等出版社发行了《中国巴林石》、《巴林石珍品集》、《巴林石》、《中国国石巴林石》、《国石风采——巴林石》、《巴林石点评鉴赏集》、《巴林石典藏集》、《巴林石品鉴集》大型画册等。这些研究和分析巴林石比较深入,展示巴林石精品十分全面的大型著作,无疑对推动巴林石学术研究与理论探讨,科学观察与艺术欣赏,以及扩大巴林石的市场影响和知名度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特别是2008年巴林石成为中国印石界唯一的北京奥运会的特许商品。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巴林石也都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政府礼物赠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这些极有影响的事件和举措都对巴林石提升品牌形象,扩大知名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10月20日在亚太经合组织国家首脑上海会议上,巴林石红花冻石组章“涌动太平洋”被定为国礼赠送给21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巴林石能成为国礼,体现了巴林石价值的不可估量。
2000年8月18日由巴林石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巴林石节在巴林右旗大板开幕,此后每年的8月在巴林右旗大板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巴林石节”,期间会有盛大的开幕式表演、那达慕大会、“中国(大板)巴林石精品展”等精彩活动,同时还会举行巴林石相关问题的学术论坛、研讨会。巴林石节最瞩目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巴林原石的“竞价销售”,也就是一种暗标式的竞买。这是近十年来巴林原石最主要的一种销售方式,在巴林石矿山办公区,竞买者可以在事先观察分析要出售的原石后,以填写竞买单的方式出价,价最高者得石。
如以上所说任何小经济实体和个人都没有这样的号召力,也更没有这样的经济实力和人才队伍来组织和进行这些各种各样的“大事”。四大名石中唯有巴林石能向来以整体的巴林石品牌印象出现在公众场合,反观其它三大名石却极少以石头的整体形象亮相,即使在一些活动中有出现也是零散单独的商家个体行为。巴林石能在几十年的时间内从默默无闻发展到名扬天下,现与已存在数百年以上发展历史的寿山、昌化、青田石声名同在,被一起列为“中国四大名石”,巴林石集团有组织地大力宣传推广,强力的品牌建设起了最关键最根本的作用,没有巴林石集团这个行业“老大”的无私贡献,巴林石根本不会有今天的声望和成就。通过收藏投资和经营销售巴林石,巴林石已造就了十多个亿元商家“大佬”,上百个千万富翁。这还不算那些精品石众多却藏而不露,早已因巴林石迅猛增值而极其富有的隐秘藏家,这些超“有钱”藏家的数量可能要比公开的巴林石藏家和商家多得多。即使是一般工薪阶层的藏家,喜欢和收藏巴林石时间较早,每年都陆续收一些石头,现在手中藏石的价值也非同小可。笔者认识一位媒体人,十几年前即开始用自己工资的一部份和奖金,每年购入数块巴林石,累积下来已投入了近百万,现已价值几千万。这种情况并非个别,在石头收藏界这种因藏石而财富发达的故事太多了。
巴林石集团还牵头在2000年7月28日成立了中国“巴林石协会”这一行业组织。以巴林石相关企业、学术团体为基础,再吸纳巴林石藏家、加工商、销售商,以及社会上有影响的美术、书画界人士,以协会这一方式经常在一起交流,探讨巴林石的事业发展,研究和探讨与巴林石相关的理论及学术问题。巴林石协会经常举行有关巴林石的大型学术论坛、研讨会,还组织承办巴林石的一些大型宣传推广活动。巴林石协会2001年1月开始创办了会刊《巴林石》杂志,每年6期,现已出刊到总46期。《巴林石》杂志现已成为巴林石行业权威的指导性、方向性刊物,及时提供行业资讯信息,报道重大事件,研讨巴林石热点话题,以及相关的各种学术问题,《巴林石》杂志对巴林石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