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在福建省民间艺术馆与东南拍卖行联合举行的寿山石秋拍中,共有6件拍品超过百万元成交,特别让人关注的是其中两件拍品并非田黄,这表明寿山石精品市场价格又有相当幅度提升,“预示着当代寿山石雕刻已经切实步入百万元时代”(寿山石杂志2010年第六期文章语)。
这次秋拍寿山石价格的高企,引起石界轰动,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寿山石》杂志报道:“一部分收藏爱好者感慨‘拍疯了’,认为拍卖结果有非理性炒作嫌疑”。有不少人认为寿山石价格已透支未来的成长空间,泡沫严重。但也有人认为寿山石资源有限,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飞表态说:“寿山石价格目前只是起步阶段,每次拍卖结束后,大家都认为价格太高没办法介入,但下一次才会发现上次拍卖价格太低,目前至少处于价格回归的阶段”(引自“寿山石”杂志2010年第6期)。无独有偶,新年前夜看北京卫视“天下收藏”改“收藏秀”晚会,一位专家说每次拍卖文物都说拍“疯”了,可是第二年再拍价格总比头一年更“疯”。还有人实际举例谈到在民国时期重约二两的田黄即可换回福州闹市中一间好铺面,现在二两田黄大概价值250多万,远不能买回一间福州市中心价格上千万的商铺。也就是说寿山石的实际价格还远远不能与民国时期相比,因此寿山石目前的价格上涨只能是一种价值的回归。同样在北京卫视那个收藏晚会上,也有人说民国时张伯年为买一件文物变卖了自家房产,张伯年当时是大户人家很有钱,居然也要卖了房子才能买回一件文物,可见这件文物多值钱,言外之意一件文物那时远比一套豪宅值钱。
笔者认为,以民国时期的商铺价做比较有很大差距就认为寿山石价值仍需回归,这种比较实际上是不成立的。不同的商品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价格涨幅是远远不同的,不可平行相比。比如以近几十年为例,一个鸡蛋的价格从几分钱上涨到现在一块多钱,价格涨了20—30倍。而那时的一斤大米涨到现在也最多4—5倍。这样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不用再讲。
任何商品的价值起伏都与宏观经济的市场大环境有关。现在通胀严重,官方公布是4%,实际远不止于此。有位经济学家通俗地比喻出中国目前的通胀情况,说比如现在市场上只有100块钱的东西,原来市场只有100元来买,钱和商品是平衡的。但现在却有200块的钱要来抢仅有的100元的东西,物价不涨才奇怪呢。也就是说国家的钱多印了一倍,这些钱要消费出去,整体上买东西都要贵出一倍才可以市场平衡。因此无论是寿山石和巴林石都不可能价格不涨,涨了才符合目前市场的实际状况,不涨反而奇怪了。
2010年还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就是普遍的“隔行取利”。今年翡翠价格大幅上涨30%—50%,原因是到缅甸来参加玉石原料拍卖的有许多陌生面孔,老玉商对价值千万的翡翠原石都要反复观察,考虑很久才会落单购买,而这些“新人”往往只看了玉石一眼就掏钱了。这些人原都是炒股炒楼的人,没得炒了就掺和起其它东西了,同样今年绿豆、大蒜等农产品暴涨,也是游资进入作祟而为。寿山石与巴林石同样是稀缺资源,保值增值效果更好,也不排除“新面孔”大量投资进入的可能性,由此价格推高也不奇怪。
再就是通胀时代,人们为了资产安全,不敢手中多持现金,都想把钱花出去,买红酒,大红袍茶叶、玉石、红木家具,甚至买飞机都买疯了。笔者近来数次陪内地朋友去香港买一块十几万、几十万的江诗丹顿手表,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去买LV和Gucci的包(香港这两个品牌的店常常排着长队等待进入)。也是上述原因所致。那么象寿山石与巴林石这样色彩艳丽,肌理清透,质地凝润的宝贝,当然同样是人们争先恐后花钱的对象,买得多了,价格肯定就随之涨了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