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香港的时代广场、海港城、崇光百货、太古广场等大卖场超市买食品,有时也会去马莎百货、无印良品的食品柜“淘”点货。由于不懂英文,而香港超市、食品店大多是英文标签,只能“按图索骥”看食品外包装上的图片大概判断内容,“懵懵懂懂”地试选东西,买回去尝了好吃下次就再买,不好吃就再选这种食品另外的品种买了再试,如此不停地往复“比较”,也慢慢找到了一些自己还喜欢的食物。比如花生,我至少在香港买过不同国家二十几个品种分别尝试着吃,既了解口感,又比较价格。现在比较固定常买的一是时代广场超市日本产的10港币一小袋的原味花生,吃起来花生口感滑滑的很饱满,有一种微微膨胀的感觉,咀嚼起来有花生油本身的那种香气。还有一种在“马莎”百货的食品廊买英国产的MARKS&SPENCER花生。烘焙口味,200克袋装,16港币一袋很超值。花生软硬适中,口感细腻、温润,层次丰富,香气四溢。
香港是个很开放,非常包容的城市,香港的食品也来自全世界各地,品种极为丰富,品质也最为一流,在这里可以搜到全球一流的食材。据说香港最高级的食品店叫“有食缘”,是一个地产世家名媛所开,不仅世界各地珍惜上选食材齐全,有些还是梦幻级的逸品。我和太太念叨了好几次要去开开眼界,但还未成行。特别要说的是我过去在贫困中长大,在上大二之前一直啃窝窝头过活,吃东西的根基很蛮荒,现在的品味也好不到那里去。所以,在香港买食品也是很初级的阶段。我常在香港买的东西有盐、橄榄油、果酱、面包、坚果、红茶、甜点、香肠、红酒、水果等。盐买日本的烧盐、法国的海盐比较多,大陆专卖制下的单一品种化学制盐,没营养,就只是咸。
香港超市卖的果酱大都是世界各地知名品牌,这些果酱都不含任何人工化学成份,也极少使用非天然凝固元素,几乎是百分之百纯果实。完全靠水果本身天然的果胶和浓稠度形成实实在在的果冻。果味悠长及流畅,余味无穷,吃了这种果酱再吃大陆产掺了很多东西的果酱就再也无法接受了。还有我常在香港海港城超市门前一家面包店买面包,店名是英文总记不住。最喜欢其中一款黑面加提子面包,吃起来麦香味浓郁,总是让我有所触动。一位在欧洲待过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好面包一定是怎么掰怎么撕都不会掉渣,而且掰开时弹性十足,都可能拉出丝来。还有面包一定是里边极柔软,而外边有些挺韧,不好撕咬,有这些特征才能说明面包所用的面粉原料极好。我吃这家店的面包无数次,真得一次也没碰到面包掉渣。面包有这种水平的在深圳只有万象城和益田广场的OLE'超市,我常去买这里的面包,一次至少买三、四个,和服务员聊天,知道面包是这家超市的主打招牌。
香港超市的土耳其干果我最喜欢,桃脯口感丰富,细致,将果干做到了很上档次的水平。后来介绍许多朋友去买,都成了忠实的“粉丝”。

1996年初次去香港,在维港留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