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藏家在哪里?

(2009-04-09 15:50:32)
标签:

藏家

古玩市场

“大户”们

文化名人

行行业业

分类: 巴林石漫谈

    ——冷眼看巴林石价格暴涨

    最近巴林石集团举办的原石竞买,价格比去年同期暴涨2到3倍。而原石竞买是巴林石市场价格的风向标,其暴涨自然会带动巴林石整体市场的价格上扬,这是喜讯吗?

 

    我们可以看到,巴林石近几年的市场表现与和田玉的市场演变状况极其相似。据说和田玉价格三十年涨了一万倍,近几年更是急速增长了几十倍。其价格飞涨的原因是大机构投入巨资,将和田玉作为与房产、股票一样的投资项目来炒作。据北京《三联生活周刊》专题报道,和田玉大部分的市场流通都是由这些人操控,优质和田玉大多流入这些投资商手中,由于期待在更好的价位抛出,这些和田玉都被锁在保险柜中惜售,以致于和田玉市场几乎归于沉寂,难见正常流通。“大户”们更是财大气粗地高价垄断了上海为数不多的和田玉雕刻大师,专为自己创作,好的和田玉雕刻作品几乎只能从他们手中流出。这些都造成了和田玉从去年年底到现今明显的滞涨,形成和田玉长时间的“有价无市”,近日则有明显下跌的现象。

 

    2005年底中国经济开始迎来大好时光,行行业业收益都不错,热钱滚滚,不少人投资房地产、股票、古玩文物、艺术品,极其膨胀的将市场炒热,所有这类的东西价格都持续暴涨,巴林石自然也随着水涨船高。但200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经济开始出现困境,人民币升值、出口困难、美国经济的衰退、原材料成本价大大提升、劳动合同法出现负面效应等,多重压力下,“泡沫”开始破裂,房地产、股市行业几近崩溃,文物古玩市场虽历来有惰性,受市场影响变化稍迟缓,但也开始有价无市,甚至开始走低,和田玉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巴林石能否持续看好,尚待观察。

 

    巴林石过去到现在的价格持续暴涨,其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整体上文物、古玩市场“集体兴奋”,价格都大幅上扬;二是四大名石中的寿山、青田、昌化资源几近枯竭,唯有巴林石仍有可持续开采资源,所有石头店家一齐涌入巴林石经营圈,“狼多肉少”,价格自然要“发烧”;这次的原石竞买出现了“面粉比面包贵”的现象,出售的同类石头成品还赶不上原石的价位。还有一个原因,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同样是大商家从纯商业角度介入巴林石,去年和今年的巴林石竞买据说都是当地一位富商唱的主角,暗标出价之高令人吃惊。

 

    据说一位河北富豪不仅一次性购入上千万的鸡血石,更是豪气万丈的提出以亿元资金买断一位巴林石大户的所有库存,这种情形与和田玉的际遇甚是相似。

 

    笔者在深圳经营巴林石专营店已有半年,眼见福州、赤峰、大板、呼和浩特、北京和深圳等地的巴林石交易,大多是开店卖石人之间的倒卖,用于送礼或藏家收藏当然也有,但十分少见。特别是藏家现在已经很少买入,都觉得石头贵的已超出他们 “玩”石的本意。的确巴林石已经身价不菲,但同时也变得居高临下,把玩不起。本该是赏心悦目、修身养性、陶冶情感、增添品味的艺术收藏品,现在却是地道的“暴发户”。

 

    当藏家不见了踪影,巴林石圈子里剩下的就都是投机商了。任何一种名石实际上都应具备两大属性原则。一是历史年代的深厚积淀;二是文化名人赋予其独特的艺术内涵,如寿山石之所以颇为盛况,关键在于明清两代创作已有卓越成就,不少贡品为皇室收藏。当代也有一大批才艺登峰造极,出神入化的名师,更有数以万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藏家不懈的热情追捧。好石的文化名人几乎都是藏家,他们无法再介入巴林石收藏,情形可想而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