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林石红花石雕刻作品《南瓜》赏析

(2009-04-09 15:36:25)
标签:

南瓜

名石

瓜蔓

昌化

寿山

青田

分类: 巴林石漫谈

                                             巴林石红花石雕刻作品《南瓜》赏析   

    巴林石较之寿山、青田、昌化等名石,材质品种更为丰富,色彩更为鲜艳多变,石头的内在品质更为精湛。其晶莹、柔润、通透的质感品性十分突出,成为巴林石不同于上述其他诸名石的显著个性。

 

   《南瓜》是为数不多的巴林石雕刻作品中的精品。

 

    传统民间雕刻技法很容易将所雕物件搞的面面俱到,主次难分。处处细节,反而没有了最凝冻,最突出的主要光彩之点。而这件红花石雕刻的《南瓜》却与众不同。南瓜造型虽简炼,但位置突出,在雕件中所占比例较大,南瓜左右、下边简约有隙。让视觉上有一种主次分明的舒畅感觉,加上在整个作品中南瓜的色彩最鲜艳、浓重,所以做主题的南瓜造型一目了然。瓜蔓叶层次密实、繁复,与南瓜的简约形成对比,色彩以重黄,淡红为主,与主体南瓜的色彩区别明显,整体感觉上主次、简繁、轻重对比十分和谐。中国民间传统雕刻一直以“匠人”形式代代相传,时至今日仍很少吸收现代雕塑、雕刻造型简炼、单纯、抽象的艺术风格,总愿意在雕刻作品中追求具象的“形”似,而不求“神”似,鼓捣的越细致越具体越好,实际上任何一部作品啰嗦势必平庸,应该力求在诸多创作因素中强化突出主要一点。让人能明显地感觉到作者的主观创作意识,故意留下作者个性雕琢的痕迹。巴林、寿山、青田、昌化等诸多名石雕刻,仅似浙江、福建两地粗细雕刻手法不同略有区别,艺术风格并无多大差异。更极少能听到某件作品是某人雕刻的,这说明这类雕件人的创造个性缺乏,缺乏个性也就少了艺术创作的独创性。

 

    任何一种艺术的美都必须具有同其它艺术不同的个性,这件巴林石《南瓜》,得益于巴林石天赐的自然材质之美。巴林石较之寿山、青田、昌化等名石,材质品种更为丰富,色彩更为鲜艳多变,石头的内在品质品种更为精湛。其晶莹、柔润、通透的质感品性十分突出,成为巴林石不同于与上述其它诸名石的显著个性。《南瓜》的材质是巴林石这种天然个性美感最好的体现。其仿若仍在菜田,南瓜蔓秧分外新鲜、湿润、色彩饱满,仿佛还滴着露珠,非常清爽、朴素、天然,给人以强烈自然美的感受。

 

    巴林石的雕刻之美还体现在材质的巧妙运用上,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巧雕”。巴林石生成奇特、其材质色彩斑斓,变化多端,纵横难测。能将一块原石准确赋予材质本身天然条件相益的构思与造型,是创作者雕在“雕外”功力最真实的体现。这样《南瓜》作品将原石材质天性的色彩与结构变幻与构思结合的甚为巧妙,南瓜枝叶蔓的色彩选择都十分前挡、自然、随意,好象是雕刻师专意着色一般,天地造化的没有一处勉强的痕迹,真是十分的生动、可爱。

 

    雕件作品的真正功力还体现在造型上,《南瓜》雕刻手法很娴熟,整体造型柔和流畅、轻松、瓜蔓的处理最为出色,有一种层层波动的生动感受,南瓜造型圆润、敦实、雕的很干练,整幅作品传达出的气氛很有趣味。

 

    很少有人提及巴林石作品在摆放中的光线作用,其实由于巴林石具有色彩丰富,材质晶莹剔透的突出个性,其在摆放中势必因光源、亮度和阴影的变化,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我相信象《南瓜》这样好的雕刻作品,如果灯光投射的方向、角度、明暗不同。它将会随着光线的变化产生出不同的迷人效果。

 

本文于20026月在《巴林石会刊》第二期发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